7月23日,日本政坛出现“反转”一幕。当天,日本首相石破茂确认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紧接着却被多家日本媒体爆料称,他有意在8月底前宣布辞职。数小时后,石破茂出面否认,称有关其辞职的报道不实,并重申将继续执政。

此前,石破茂领导的执政联盟(由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近日跌至新低,自民党内要求他辞职的呼声高涨。尽管他在去留反转风波后重申留任首相的意愿,但鉴于今后执政压力加大,其政治命运仍充满变数,日本政局的走向也更不明朗。

风波背后或为“情报战”

石破茂的去留成为日本政坛的焦点,直接导火索是自公执政联盟在7月20日参议院选举中再次遭遇挫败。

此次选举为日本第27届国会参议院选举,总计争夺125个议席,包括124个改选议席和1个补选席位。日本参议院共有248个议席,每三年改选一半。

7月21日计票结果揭晓,自民、公明两党共获得47席,加上非改选的75席未能超过半数,加之在去年10月的众议院中未能获得过半数议席,正式成为“参众两院少数政权”。这是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该党领导的政权首次在两院同时失去多数。

日本历史上,前首相宇野宗佑、桥本龙太郎皆因参议院选举败北而辞职,但在选举结果公布当天,石破茂表达了留任首相的意愿,理由是在日美关税谈判处于关键阶段,日本不能出现“政治空白”。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3日,日本东京,日本首相石破茂结束与前首相麻生太郎、菅义伟以及岸田文雄的会谈。会谈后,石破茂在自民党总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与三人谈论自己的去留问题,并称自己将留任,继续执政。图/IC photo

然而很快,围绕石破茂的去留出现了反转风波。

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日达成贸易协议。石破茂表示,就关税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自身的去留问题,必须充分审查协议内容后才能表态。

紧接着,《每日新闻》等多家日本媒体援引匿名人士的话报道称,石破茂有意在8月底前宣布辞职,为执政联盟参议院选举失利担责。但数小时后,石破茂在自民党总部与党内高层举行会谈后重申留任意向,称媒体关于其辞职的报道“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尽管石破茂出面辟谣,但有分析称,这场关于他的“去留反转风波”可能并非空穴来风。日本新闻网站“coki”分析称,“石破茂决定辞职报道”可能是一些自民党成员与媒体合谋向石破茂施压的工具。报道援引富士电视台新闻局政治部部长高田圭太的说法称,“这是一场情报战,石破茂仍有留任的想法,但一部分自民党高层已经开始向媒体散播消息,试图让‘石破茂辞职’成为既成事实。”

首相之位暂时稳住

此次风波折射出石破茂参议院选举后在自民党内部所承受的压力。

公开报道显示,自民党内要求追究石破茂败选责任的声浪高涨,参议员青山繁晴指出,不稳定政权无法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要求石破茂辞职;参议员山田宏22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石破茂应当首先迅速承担惨败的责任;自民党茨城县支部联合会决定向自民党本部提出要求石破茂辞职的请求。

“‘三连败’的局面已削弱石破茂在自民党内的向心力和执政根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姚泽宇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去年10月接任首相以来,石破茂领导的执政联盟接连遭遇三次重大选举失利:2024年10月众议院选举失去过半席位沦为少数派;在2025年6月被视为参院选举“前哨战”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中,所获议席数创历史新低;加上本次参议院选举失利,形成“三连败”局面。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3日,日本东京,市民阅读《读卖新闻》刊登的美日达成贸易协议的新闻。图/IC photo

在野党也在伺机发力。日本最大在野党立宪民主党党魁野田佳彦7月20日表示,鉴于选举结果显示执政党未能获得选民信任,他正在考虑对石破茂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

尽管自民党内外风声不断,但石破茂仍暂时稳住了首相之位。

姚泽宇分析,石破茂坚持留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确保日美关税协议的顺利推进。日本将美国对等关税视为“国难”问题,政局稳定至关重要。但随着协议于7月23日正式达成,自民党内部认为石破茂留任的理由已被削弱,其执政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面临质疑。不过,石破茂强调仍需推动日美关税协议落地,因此仍将留任。

日本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新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民党内部有声音希望维持该党的执政地位,换人往往带来更多挑战,联合其他政党组阁也面临重重困难。自民党内部分议员可能由此倾向于让石破茂继续执政。

不排除辞职的可能

石破茂不仅面临日本朝野政党的压力,还陷于内政外交的双重困境。

日本国内民众对石破茂执政联盟的表现不满。近期日本物价攀升,尤其是大米价格高涨,给许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但石破茂内阁却尚未能有效应对。同时,黑金政治问题长期延宕,侵蚀自民党的民意基础。本次参议院选举,正是在相关丑闻余波未平之际进行,民众不满情绪未散,加之自民党参议员失言风波,自民党的支持率下滑,如何挽回颓势困难重重。

外交方面也面临质疑。虽然日本是最早与美国启动关税谈判的国家之一,但谈判进程一度屡陷僵局,这引发一部分日本民众对石破茂内阁外交能力的质疑。

内政外交困境拖累石破茂内阁支持率。7月21日至22日一项面向日本全国的民调显示,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为22.9%,跌至新低;51.6%的受访者表示石破茂“应该辞职”。

“即使是在参议院选举前夕,内阁支持率也一度跌至20%左右,已经逼近‘下台水域’。”姚泽宇认为,石破茂现在状态可视为“苦苦支撑”,鉴于日本朝野和内政外交压力加大,未来不排除他辞职的可能。

在姚泽宇看来,若石破茂最终决定辞职,自民党内部权力斗争将再度白热化,继任人选将成为焦点。前经济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以及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都是媒体报道的热门人选。

执政之路愈发艰难

尽管石破茂得以留任首相,但在参议院选举失利后,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已沦为“参众两院少数政权”,这使得石破茂的执政前景更加严峻。

“自公执政联盟在诸多议题上将不得不面对在野党的更多掣肘。”姚泽宇指出,为了推动预算案和相关法案在国会顺利通过,自民党与公明党将不得不在一些关键议题上寻求在野党的合作,甚至做出更多妥协与退让。

不过,当前在野党阵营自身也并不团结。王新生表示,自公执政联盟失去两院多数,但在野党之间分歧明显,尚难形成统一战线,因此短期内在野党“联合组阁”推翻自公执政联盟的可能性不大。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政坛大概率仍将以自民党为中心构建联合政权。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过去的参议院选举也反映日本政坛新动向,这给石破茂带来了更复杂的考验。

当地时间2025年7月21日,日本东京,日本国会第27届参议院选举完成投票,参政党党首神谷宗币在集会上发表演讲。图/IC photo

民粹保守政党参政党的崛起引人注目。该党成立于2020年,在2022年参议院选举中首次赢得1个议席后进入国会,此次则一举斩获14席,使其在参议院的席位增至15个,成为政坛黑马。该党迎合选民对日本经济现状的不满,主打限制移民、保障“日本人优先”等主张,吸引部分年轻选民的支持。“外国人政策”也由此成为此次选举的重要焦点。

参政党的崛起对日本现有政治格局产生冲击。传统上由自民党主导、与公明党联合执政的政坛格局,正因参政党的异军突起而日益碎片化。分析认为,当前自民党和公明党执政联盟在众参两院均处于“少数执政”的状态,参政党可能在国防预算、修宪等议题上与自民党交易,成为影响法案通过的“少数决定性力量”。

更为严峻的是,参政党宣扬的“日本人优先”等排外思想引发了争议,其相关言论在社交媒体和现实生活中引发了针对外国人的负面舆论和歧视行为,网络上充斥着“外国人在日本享受超国民待遇”等谣言。尽管日本官方出面辟谣,但仍难化解部分日本人对外国人的对立情绪,存在矛盾激化的可能。

“新兴右翼政党参政党的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社会风潮的保守化和国内舆论生态的内向化。”姚泽宇说。新华社援引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的观点报道称,如果排外思想在日本持续扩散,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将受到影响。日本在当前形势下更应切实贯彻和平主义,阻止极右翼思想蔓延,努力取得亚洲邻国的信任。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胡杰 校对 李立军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