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究】GENIUS 法案推进:稳定币成美元霸权的终极防线?
【主题研究】GENIUS 法案推进:稳定币成美元霸权的终极防线?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美国参议院于 6/18 通过 GENIUS 稳定币法案,象征数字资产正式迈入新的监管里程碑,究竟稳定币市场未来将如何发展?GENIUS 法案又将带来何种变化?我们将尝试解析背后逻辑与未来趋势。
本文重点:
1. 美国立法出手,稳定币正式成为「数字美元」的新战略武器!2. 稳定币市值预估 8 倍成长,未来可能支撑美债短债发行?3. Tether 利润直逼高盛,Visa 、 Mastercard 也不得不加入这场支付革命!2025 年加密货币市场迎来重大变革,美国参议院于 6/18 通过 GENIUS 稳定币法案,明确规定稳定币储备资产必须 100% 由美元、美债支持,并且开放传统金融机构也可成为稳定币发行方,象征数字资产正迈入新的监管里程碑,也凸显美国企图巩固「美元霸权」的全球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COIN)于今年 5 月正式纳入标普 500 指数成分股,全球第二大稳定币 USDC 的发行商 Circle(CRCL)则于 6/5 挂牌交易,截至 6/20 股价已经冲破 240 美元 、上市以来涨幅近 7 倍,为近年低迷的 IPO 市场注入强心针。
随着稳定币正从支付清算、融资借贷、资产配置等多个面向,重塑全球资金体系与传统金融服务的样貌,本文将带您快速了解稳定币的市场概况、 GENIUS 法案的监管影响,以及未来如何改变对于数字支付、美元美债需求的长线趋势。
一、稳定币是什么?如何改变加密货币与美元之间的竞争关系?
在深入探讨 GENIUS 法案之前, 首先必须了解稳定币的核心概念:稳定币 ,通常是与法定货币、商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与一般价格波动剧烈的传统加密货币(如比特币)有所不同,成为相对稳定的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同时也保持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实现高效跨境支付、低手续费等特性。由于绝大多数的稳定币都是采用美元,因此稳定币相当于美元在区块链上的「数字信用载体」,也是「实体资产代币化」(RWA)最早的形式之一。
根据价格稳定机制与储备资产的不同,稳定币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 法币担保稳定币:主要以 1:1 等值的美元、美债作为储备,也可以采用其他法币(如欧元),或是短期政府公债、机构债、商业票据等高质量流动性资产,例如市值规模前二名的 USDT 、USDC,以及象是第三方支付巨头 PayPal 推出的 PYUSD。2. 加密资产担保稳定币:透过其他在区块链上的加密货币进行抵押,所以又称为「链上资产稳定币」。通常要求超额担保(抵押率 > 100%)其他加密资产,例如以太坊(ETH),透过智能合约、动态清算机制来管理储备资产,例如 DAI 、 LUSD。3. 算法稳定币:不依赖法币或其他资产抵押,完全透过算法与智能合约来调节供需、确保价格稳定,但也曾发生过 LUNA/UST 极端波动的暴雷事件,因此风险相对较高。4. 商品担保稳定币:少部分稳定币选择贵金属、石油等大宗商品作为储备,例如 Paxos 推出的 Paxos Gold(PAXG)、 USDT 发行商 Tether 推出的 Tether Gold(XAUt)。稳定币发展:近十年内迎来两波牛市、疫情以来市值暴增逾 40 倍
至于稳定币的发展过程,最早可追溯自 2014 年,当时首枚稳定币 - 泰达币(USDT) 由 Tether 公司推出,然而初期市场规模小、使用情境有限,并未受大量关注。稳定币的第一波上升周期主要发生在 2017 至 2022 年,受益于加密货币牛市、新币 USDC 加入市场、主要交易所如 Binance 陆续采用,以及 2020 年过后 DeFi(去中心化金融)与智能合约的蓬勃发长,推进稳定币总市值最高逼近 2,000 亿美元。
然而 2022 年 5 月 UST/LUNA 崩盘事件,以及 2023 年 3 月硅谷银行破产,导致 USDC 储备金受冻结并与美元短暂脱钩,引发市场信心丧失、交易量重挫,直到 2024 年后市场才再度回归稳定。近年随着行业透明度改善、加密货币 ETF 轮番上市,美国总统川普支持加密货币行业也引发比特币价格创历史新高,截至 2025 年 6 月初全球稳定币市值接近 2,500 亿美元,自 2019 年底以来成长 45 倍,Tether 、 USDC 市占长期接近九成,占据领先地位。
稳定币带来的变化:做为桥梁,帮助美元体系延伸至加密金融
而稳定币的快速发展,除了代表着加密货币货币的全新型态以外,对传统法定货币同样带来改变。在稳定币尚未出现之前,加密货币市场与美元之间的关系相对直接: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被视为一种可以摆脱监管、挑战美元主导的中心化货币体系的替代方案,可以说是天然的成为了美元的竞争对手,但是稳定币出现后却改变了这种单纯的对立关系。以现况而言, 市场上约 99% 的稳定币市值都与美元挂钩,因此稳定币基本上可以视作「数字美元」 ,并且成为了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的桥梁,单就稳定币而言,其并非美元的竞争对手,反而是帮助美元体系延伸的重要工具。
这也让加密货币与美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立体,因为两者之间如今除了单纯的竞争关系之外,还多了稳定币的间接传导管道(加密货币市场扩张 → 稳定币需求上升 → 美元影响力提升),也就是说,加密货币的发展在早期的用途是加速去美元化, 但现况则可透过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将资金重新导回美元体系当中 。
我们认为这正是川普对加密货币态度出现显著转变的关键原因之一, 随着加密市场日益壮大,川普逐渐意识到,与其被动让其发展为摆脱美元控制的工具,不如主动介入,在成长初期就将其纳入美元体系,而稳定币恰好提供了理想的切入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近期围绕稳定币与加密资产的监管立法,其实是美国为了维持控制资本不外流、巩固美元地位所采取的战略手段,对此我们将于下段详述。
二、 GENIUS 法案是什么?对于市场的影响为何?
GENIUS 法案:从四大面向建立完整的稳定币监管框架
事实上,随着稳定币规模的快速膨胀,各国监管机关早已轮番出台政策,从 2023 年新加坡 MAS 稳定币监管框架、欧盟 MiCA 法案,到近期香港稳定币条例也取得进展,如今美国政策制定者自然也不欲落于人后,由共和党提出的「天才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of 2025 Act,简称 GENIUS Act)于 6 月 18 日在参议院以 68 票赞同、 30 票反对的结果正式通过,首次在联邦层级下建立完整的稳定币监管框架,我们整理四大关键条款内容如下:
• 储备资产要求:发行方必须维持至少 1:1 储备金来支持流通中的稳定币,并以高流动资产组成,包括美国硬币与货币、银行活期存款、发行期限或剩余期限为 93 天以下的美国国库券 / 票据 / 债券、回购 / 逆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并且要求发行方每月发布储备金的组成报告。• 定义稳定币法律地位:明定「支付稳定币」(payment stablecoin)属于支付或结算的工具,而非国家货币或是证券。发行方有义务以固定的货币价值进行转换、赎回或回购,而且仅可从事发行 / 赎回稳定币、管理储备,以及为稳定币、所需储备金、私钥提供托管或保管服务。• 三种许可发行方:已获批准发行稳定币的受保存款机构的子公司、已获批准的联邦合格非银行支付稳定币发行方、州合格支付稳定币发行方(总市值不超过 100 亿美元的发行方)。限制外国支付稳定币,除非能够遵守美国法规,或是采取「互惠安排」,意味着外国稳定币发行商的所在政府必须建立一套能被美国财政部认可的监管制度。• 建立消费者保护、反洗钱机制:除非特定情况,否则储备资产禁止质押 / 再抵押 / 重复使用。稳定币持有者在发行商破产时享有优先偿付权。将稳定币发行方视为《银行保密法》下规范的金融机构,因此必须遵守相关反洗钱法规,例如实施客户身份识别(KYC)程序、强化尽职调查、监测并通报可疑交易、具备冻结违法交易的技术能力。法案影响:确立稳定币储备资产必须要是美元、美债
而 GENIUS 法案的通过,对整体加密产业自然是一大利多,不过撇除加密产业以外,我们认为另一重大影响在于该法案对美元地位的巩固,以及对美债需求的挹注。
首先,GENIUS 法案确立稳定币储备资产必须要是美元、美债,相较于香港与新加坡仅要求储备资产必须为现金、高信评政府公债等高质量流动性资产,或是欧盟要求 30% 到 60% 的储备以现金形式存放在信贷机构,美国 GENIUS 法案的做法表明就是要巩固美元在全球数字经济体系的霸权地位,并且为美元、美债持续创造需求。第二,GENIUS 法案规定稳定币不可以提供收益或利息,属于一种无息、非证券的结算工具,因此不会对美元(主权货币)或是银行存款产生竞争关系,也不会因为产生「超额收益」而受限于证券法的严格监管,降低支付系统创新空间与灵活性。
最后,法案也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基本上只允许「金融机构」与「美国政府批准的发行方」才可合法营运,有别于香港(> 2,500 万港币)、欧洲(> 35 万欧元)的最低资本要求,除此之外,也透过(1)禁止质押储备资产、(2)分离客户资产与公司资金、(3)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手段来降低金融风险。
后续观察: 参议院投票通过 GENIUS 法案后将会送交众议院,后续众议院可考虑直接针对参议院通过的 GENIUS 法案进行投票,或者跟众议院起草的相关法案合并(例如 STABLE 法案、 CLARITY 法案),解决两院差异后再送交总统签署为正式法律。目前国会主要心力仍集中在通过「大而美丽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A)」,不过在 OBBBA 之后,预计稳定币立法将成为国会优先事项进行审议,并在今年确立监管体系的主要框架,为后续稳定币市场发产奠定另一重要基础。
三、稳定币能否在未来复制过去快速成长速度?
在第二段,我们提到 GENIUS 法案的核心,在于川普希望维持美元、美债需求与霸主地位,不过该推论的大前提是稳定币市场需要在未来维持高速成长,如此才能够确实带起美元、美债需求,那么稳定币市场是否真有如此高的成长潜力?回顾近十年来稳定币快速成长的原因,主要就来自于稳定币具备强大的网络效应,透过稳定币实现价值交换的「货币属性」,以及连结多方参与者的「平台经济模式」,促进稳定币应用场景不断扩大,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开发者进入稳定币的生态系,其使用价值也呈现指数型增长。据此,以下我们也从需求与供给的两种角度来审视未来稳定币的成长潜力。
需求端:新兴市场积极拥抱稳定币,解决本币贬值压力、跨境转账成本高昂等痛点
首先以需求端来看,跨国支付和汇款是稳定币最实用落地的应用场景,提供一种比传统汇款服务更快速、便宜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传统电汇通常费用高昂、处理时间缓慢。世界银行估计从美国向墨西哥汇款 200 美元的平均成本为 9.61 美元;相较之下,比特币的平均交易费用徘徊在 1 至 2 美元左右 ,且与交易规模无关,仅取决于网络拥挤程度。在交易速度上,使用 Tron (TRC-20) 或 Solana 区块链可以在数秒内完成转帐,基本上实现 7x24 小时实时交易、结算的全天候运作。
另一方面,部分新兴经济体如土耳其、阿根廷面临严重通膨与本币贬值压力,想象过去五年内两国货币兑美元动辄 8 成以上的跌幅,无论是民众或是政府都需要美元、黄金等资产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但是如果当地又存在资本管制政策,稳定币就成为重要替代方案。 Visa 针对巴西、土耳其、奈及利亚、印度、印尼等国的加密用户调查中,发现 47% 受访者表示使用稳定币的主要原因是累积美元存款。区块链分析机构 Chainalysis 同样指出新兴亚太、拉丁美洲、非洲等地正成为稳定币市场重要的需求增长来源,尤其是土耳其,2024 年稳定币购买金额达到 631 亿美元、占该国 GPD 的 3.7%,居全球之冠!
供给端:稳定币交易量超越传统支付系统,Visa 、 Mastercard 打不赢就加入
再来看到供给端,稳定币带来的数字支付革命,也正在加速追赶上传统金融体系。尽管稳定币仅占整体加密货币市值约 7%,但是却承担超过 2/3 的交易量份额,显示稳定币在交易结算的应用增长迅速增长。根据 Artemis 加密货币数据分析网站,稳定币月均交易量已经达到 2 兆美元,超越支付龙头 Visa,并接近美国自动清算系统(ACH)交易量的三成。另一个惊人的数据 - 稳定币发行龙头 Tether 在 2024 年创造了超过 130 亿美元的净利,相较之下,投资银行巨擘如高盛、摩根史丹利的全年净利分别为 143 、 135 亿美元,意味着 Tether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透过少量人力、单一产品,就创造与百年金融巨头同等级的获利规模,展现出难以想象的成长与获利能力。
应对稳定币的崛起,支付龙头选择「打不赢就加入」:支付流程方面, Visa 将稳定币如 USDC 整合到自家 VisaNet 系统、提升结算基础设施效率,至今已处理超过 2.25 亿美元交易量 ; Mastercard 则开发端对端的稳定币支付系统,涵盖钱包到结帐的支付全流程能力。消费场景方面,美国第二大在线支付处理商 Stripe 允许用户使用稳定币向商家付款,并且仅收取 1.5% 的佣金、远低于传统信用卡 2.9% 的手续费 ; Visa 、 Mastercard 分别推出稳定币挂钩卡,与加密平台如 Bridge 、 Baanx 、 Binance 、 Kraken 合作,允许用户利用稳定币进行日常交费。大型金融机构肯定也不愿作壁上观,摩根大通、花旗、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正在讨论联合发行稳定币,恰好迎合 GENIUS 法案允许银行进军稳定币市场,形成行业联盟。
后续观察: 在上述供需两端共同支持之下,我们认为稳定币确实成长潜力巨大,而根据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TBAC)预估,2028 年 稳定币市值 将从现在约 2,500 亿成长至 2 兆,成长幅度高达 8 倍,也相当于短期国库券储备将从现在约 1,200 亿成长至 1 兆,规模直逼 美债第一大持有国 - 日本(约 1.1 兆)。由此可见,稳定币不仅是潜力巨大的美国短债需求方,而且只要稳定币能与美元保持高度挂钩,就可能会加速更多资金从「非美元」转向持有「美元」,其也将成为加密货币发展过程中,维系美元霸权地位的重要桥梁。
结论 :持续追踪稳定币市场成长
目前稳定币市场中,市值规模最大的 USDT 、 USDC 储备资产已大致符合 GENIUS 法案要求,因此短期内对美债需求并不会有太大挹注,不过我们认为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稳定币长期的成长潜力。若整体稳定币市值能够如预期成长 8 倍之多,带来的额外短债需求相当于是目前短债规模的 15%,若财政部因应短债需求的扩大而调整发债结构(增发短债、减发长债),对于长债利率也将产生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除了美债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稳定币发展对于美元地位的巩固,只要稳定币能与美元保持高度挂钩,则稳定币便能持续作为帮助美元体系延伸至加密金融的重要工具。
【主题研究】GENIUS 法案推进:稳定币成美元霸权的终极防线?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
美国参议院于 6/18 通过 GENIUS 稳定币法案,象征数字资产正式迈入新的监管里程碑,究竟稳定币市场未来将如何发展?GENIUS 法案又将带来何种变化?我们将尝试解析背后逻辑与未来趋势。本文重点:
1. 美国立法出手,稳定币正式成为「数字美元」的新战略武器!2. 稳定币市值预估 8 倍成长,未来可能支撑美债短债发行?3. Tether 利润直逼高盛,Visa 、 Mastercard 也不得不加入这场支付革命!2025 年加密货币市场迎来重大变革,美国参议院于 6/18 通过 GENIUS 稳定币法案,明确规定稳定币储备资产必须 100% 由美元、美债支持,并且开放传统金融机构也可成为稳定币发行方,象征数字资产正迈入新的监管里程碑,也凸显美国企图巩固「美元霸权」的全球主导地位。与此同时,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COIN)于今年 5 月正式纳入标普 500 指数成分股,全球第二大稳定币 USDC 的发行商 Circle(CRCL)则于 6/5 挂牌交易,截至 6/20 股价已经冲破 240 美元 、上市以来涨幅近 7 倍,为近年低迷的 IPO 市场注入强心针。
随着稳定币正从支付清算、融资借贷、资产配置等多个面向,重塑全球资金体系与传统金融服务的样貌,本文将带您快速了解稳定币的市场概况、 GENIUS 法案的监管影响,以及未来如何改变对于数字支付、美元美债需求的长线趋势。
一、稳定币是什么?如何改变加密货币与美元之间的竞争关系?
在深入探讨 GENIUS 法案之前, 首先必须了解稳定币的核心概念:稳定币 ,通常是与法定货币、商品或其他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与一般价格波动剧烈的传统加密货币(如比特币)有所不同,成为相对稳定的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同时也保持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实现高效跨境支付、低手续费等特性。由于绝大多数的稳定币都是采用美元,因此稳定币相当于美元在区块链上的「数字信用载体」,也是「实体资产代币化」(RWA)最早的形式之一。
根据价格稳定机制与储备资产的不同,稳定币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1. 法币担保稳定币:主要以 1:1 等值的美元、美债作为储备,也可以采用其他法币(如欧元),或是短期政府公债、机构债、商业票据等高质量流动性资产,例如市值规模前二名的 USDT 、USDC,以及象是第三方支付巨头 PayPal 推出的 PYUSD。2. 加密资产担保稳定币:透过其他在区块链上的加密货币进行抵押,所以又称为「链上资产稳定币」。通常要求超额担保(抵押率 > 100%)其他加密资产,例如以太坊(ETH),透过智能合约、动态清算机制来管理储备资产,例如 DAI 、 LUSD。3. 算法稳定币:不依赖法币或其他资产抵押,完全透过算法与智能合约来调节供需、确保价格稳定,但也曾发生过 LUNA/UST 极端波动的暴雷事件,因此风险相对较高。4. 商品担保稳定币:少部分稳定币选择贵金属、石油等大宗商品作为储备,例如 Paxos 推出的 Paxos Gold(PAXG)、 USDT 发行商 Tether 推出的 Tether Gold(XAUt)。稳定币发展:近十年内迎来两波牛市、疫情以来市值暴增逾 40 倍
至于稳定币的发展过程,最早可追溯自 2014 年,当时首枚稳定币 - 泰达币(USDT) 由 Tether 公司推出,然而初期市场规模小、使用情境有限,并未受大量关注。稳定币的第一波上升周期主要发生在 2017 至 2022 年,受益于加密货币牛市、新币 USDC 加入市场、主要交易所如 Binance 陆续采用,以及 2020 年过后 DeFi(去中心化金融)与智能合约的蓬勃发长,推进稳定币总市值最高逼近 2,000 亿美元。
然而 2022 年 5 月 UST/LUNA 崩盘事件,以及 2023 年 3 月硅谷银行破产,导致 USDC 储备金受冻结并与美元短暂脱钩,引发市场信心丧失、交易量重挫,直到 2024 年后市场才再度回归稳定。近年随着行业透明度改善、加密货币 ETF 轮番上市,美国总统川普支持加密货币行业也引发比特币价格创历史新高,截至 2025 年 6 月初全球稳定币市值接近 2,500 亿美元,自 2019 年底以来成长 45 倍,Tether 、 USDC 市占长期接近九成,占据领先地位。
稳定币带来的变化:做为桥梁,帮助美元体系延伸至加密金融
而稳定币的快速发展,除了代表着加密货币货币的全新型态以外,对传统法定货币同样带来改变。在稳定币尚未出现之前,加密货币市场与美元之间的关系相对直接: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被视为一种可以摆脱监管、挑战美元主导的中心化货币体系的替代方案,可以说是天然的成为了美元的竞争对手,但是稳定币出现后却改变了这种单纯的对立关系。以现况而言, 市场上约 99% 的稳定币市值都与美元挂钩,因此稳定币基本上可以视作「数字美元」 ,并且成为了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的桥梁,单就稳定币而言,其并非美元的竞争对手,反而是帮助美元体系延伸的重要工具。
这也让加密货币与美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立体,因为两者之间如今除了单纯的竞争关系之外,还多了稳定币的间接传导管道(加密货币市场扩张 → 稳定币需求上升 → 美元影响力提升),也就是说,加密货币的发展在早期的用途是加速去美元化, 但现况则可透过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将资金重新导回美元体系当中 。
我们认为这正是川普对加密货币态度出现显著转变的关键原因之一, 随着加密市场日益壮大,川普逐渐意识到,与其被动让其发展为摆脱美元控制的工具,不如主动介入,在成长初期就将其纳入美元体系,而稳定币恰好提供了理想的切入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近期围绕稳定币与加密资产的监管立法,其实是美国为了维持控制资本不外流、巩固美元地位所采取的战略手段,对此我们将于下段详述。
二、 GENIUS 法案是什么?对于市场的影响为何?
GENIUS 法案:从四大面向建立完整的稳定币监管框架
事实上,随着稳定币规模的快速膨胀,各国监管机关早已轮番出台政策,从 2023 年新加坡 MAS 稳定币监管框架、欧盟 MiCA 法案,到近期香港稳定币条例也取得进展,如今美国政策制定者自然也不欲落于人后,由共和党提出的「天才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 of 2025 Act,简称 GENIUS Act)于 6 月 18 日在参议院以 68 票赞同、 30 票反对的结果正式通过,首次在联邦层级下建立完整的稳定币监管框架,我们整理四大关键条款内容如下:
• 储备资产要求:发行方必须维持至少 1:1 储备金来支持流通中的稳定币,并以高流动资产组成,包括美国硬币与货币、银行活期存款、发行期限或剩余期限为 93 天以下的美国国库券 / 票据 / 债券、回购 / 逆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基金。并且要求发行方每月发布储备金的组成报告。• 定义稳定币法律地位:明定「支付稳定币」(payment stablecoin)属于支付或结算的工具,而非国家货币或是证券。发行方有义务以固定的货币价值进行转换、赎回或回购,而且仅可从事发行 / 赎回稳定币、管理储备,以及为稳定币、所需储备金、私钥提供托管或保管服务。• 三种许可发行方:已获批准发行稳定币的受保存款机构的子公司、已获批准的联邦合格非银行支付稳定币发行方、州合格支付稳定币发行方(总市值不超过 100 亿美元的发行方)。限制外国支付稳定币,除非能够遵守美国法规,或是采取「互惠安排」,意味着外国稳定币发行商的所在政府必须建立一套能被美国财政部认可的监管制度。• 建立消费者保护、反洗钱机制:除非特定情况,否则储备资产禁止质押 / 再抵押 / 重复使用。稳定币持有者在发行商破产时享有优先偿付权。将稳定币发行方视为《银行保密法》下规范的金融机构,因此必须遵守相关反洗钱法规,例如实施客户身份识别(KYC)程序、强化尽职调查、监测并通报可疑交易、具备冻结违法交易的技术能力。法案影响:确立稳定币储备资产必须要是美元、美债
而 GENIUS 法案的通过,对整体加密产业自然是一大利多,不过撇除加密产业以外,我们认为另一重大影响在于该法案对美元地位的巩固,以及对美债需求的挹注。
首先,GENIUS 法案确立稳定币储备资产必须要是美元、美债,相较于香港与新加坡仅要求储备资产必须为现金、高信评政府公债等高质量流动性资产,或是欧盟要求 30% 到 60% 的储备以现金形式存放在信贷机构,美国 GENIUS 法案的做法表明就是要巩固美元在全球数字经济体系的霸权地位,并且为美元、美债持续创造需求。第二,GENIUS 法案规定稳定币不可以提供收益或利息,属于一种无息、非证券的结算工具,因此不会对美元(主权货币)或是银行存款产生竞争关系,也不会因为产生「超额收益」而受限于证券法的严格监管,降低支付系统创新空间与灵活性。
最后,法案也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基本上只允许「金融机构」与「美国政府批准的发行方」才可合法营运,有别于香港(> 2,500 万港币)、欧洲(> 35 万欧元)的最低资本要求,除此之外,也透过(1)禁止质押储备资产、(2)分离客户资产与公司资金、(3)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手段来降低金融风险。
后续观察: 参议院投票通过 GENIUS 法案后将会送交众议院,后续众议院可考虑直接针对参议院通过的 GENIUS 法案进行投票,或者跟众议院起草的相关法案合并(例如 STABLE 法案、 CLARITY 法案),解决两院差异后再送交总统签署为正式法律。目前国会主要心力仍集中在通过「大而美丽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A)」,不过在 OBBBA 之后,预计稳定币立法将成为国会优先事项进行审议,并在今年确立监管体系的主要框架,为后续稳定币市场发产奠定另一重要基础。
三、稳定币能否在未来复制过去快速成长速度?
在第二段,我们提到 GENIUS 法案的核心,在于川普希望维持美元、美债需求与霸主地位,不过该推论的大前提是稳定币市场需要在未来维持高速成长,如此才能够确实带起美元、美债需求,那么稳定币市场是否真有如此高的成长潜力?回顾近十年来稳定币快速成长的原因,主要就来自于稳定币具备强大的网络效应,透过稳定币实现价值交换的「货币属性」,以及连结多方参与者的「平台经济模式」,促进稳定币应用场景不断扩大,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开发者进入稳定币的生态系,其使用价值也呈现指数型增长。据此,以下我们也从需求与供给的两种角度来审视未来稳定币的成长潜力。
需求端:新兴市场积极拥抱稳定币,解决本币贬值压力、跨境转账成本高昂等痛点
首先以需求端来看,跨国支付和汇款是稳定币最实用落地的应用场景,提供一种比传统汇款服务更快速、便宜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传统电汇通常费用高昂、处理时间缓慢。世界银行估计从美国向墨西哥汇款 200 美元的平均成本为 9.61 美元;相较之下,比特币的平均交易费用徘徊在 1 至 2 美元左右 ,且与交易规模无关,仅取决于网络拥挤程度。在交易速度上,使用 Tron (TRC-20) 或 Solana 区块链可以在数秒内完成转帐,基本上实现 7x24 小时实时交易、结算的全天候运作。
另一方面,部分新兴经济体如土耳其、阿根廷面临严重通膨与本币贬值压力,想象过去五年内两国货币兑美元动辄 8 成以上的跌幅,无论是民众或是政府都需要美元、黄金等资产来对冲汇率波动风险,但是如果当地又存在资本管制政策,稳定币就成为重要替代方案。 Visa 针对巴西、土耳其、奈及利亚、印度、印尼等国的加密用户调查中,发现 47% 受访者表示使用稳定币的主要原因是累积美元存款。区块链分析机构 Chainalysis 同样指出新兴亚太、拉丁美洲、非洲等地正成为稳定币市场重要的需求增长来源,尤其是土耳其,2024 年稳定币购买金额达到 631 亿美元、占该国 GPD 的 3.7%,居全球之冠!
供给端:稳定币交易量超越传统支付系统,Visa 、 Mastercard 打不赢就加入
再来看到供给端,稳定币带来的数字支付革命,也正在加速追赶上传统金融体系。尽管稳定币仅占整体加密货币市值约 7%,但是却承担超过 2/3 的交易量份额,显示稳定币在交易结算的应用增长迅速增长。根据 Artemis 加密货币数据分析网站,稳定币月均交易量已经达到 2 兆美元,超越支付龙头 Visa,并接近美国自动清算系统(ACH)交易量的三成。另一个惊人的数据 - 稳定币发行龙头 Tether 在 2024 年创造了超过 130 亿美元的净利,相较之下,投资银行巨擘如高盛、摩根史丹利的全年净利分别为 143 、 135 亿美元,意味着 Tether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透过少量人力、单一产品,就创造与百年金融巨头同等级的获利规模,展现出难以想象的成长与获利能力。
应对稳定币的崛起,支付龙头选择「打不赢就加入」:支付流程方面, Visa 将稳定币如 USDC 整合到自家 VisaNet 系统、提升结算基础设施效率,至今已处理超过 2.25 亿美元交易量 ; Mastercard 则开发端对端的稳定币支付系统,涵盖钱包到结帐的支付全流程能力。消费场景方面,美国第二大在线支付处理商 Stripe 允许用户使用稳定币向商家付款,并且仅收取 1.5% 的佣金、远低于传统信用卡 2.9% 的手续费 ; Visa 、 Mastercard 分别推出稳定币挂钩卡,与加密平台如 Bridge 、 Baanx 、 Binance 、 Kraken 合作,允许用户利用稳定币进行日常交费。大型金融机构肯定也不愿作壁上观,摩根大通、花旗、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正在讨论联合发行稳定币,恰好迎合 GENIUS 法案允许银行进军稳定币市场,形成行业联盟。
后续观察: 在上述供需两端共同支持之下,我们认为稳定币确实成长潜力巨大,而根据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TBAC)预估,2028 年 稳定币市值 将从现在约 2,500 亿成长至 2 兆,成长幅度高达 8 倍,也相当于短期国库券储备将从现在约 1,200 亿成长至 1 兆,规模直逼 美债第一大持有国 - 日本(约 1.1 兆)。由此可见,稳定币不仅是潜力巨大的美国短债需求方,而且只要稳定币能与美元保持高度挂钩,就可能会加速更多资金从「非美元」转向持有「美元」,其也将成为加密货币发展过程中,维系美元霸权地位的重要桥梁。
结论 :持续追踪稳定币市场成长
目前稳定币市场中,市值规模最大的 USDT 、 USDC 储备资产已大致符合 GENIUS 法案要求,因此短期内对美债需求并不会有太大挹注,不过我们认为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稳定币长期的成长潜力。若整体稳定币市值能够如预期成长 8 倍之多,带来的额外短债需求相当于是目前短债规模的 15%,若财政部因应短债需求的扩大而调整发债结构(增发短债、减发长债),对于长债利率也将产生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除了美债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稳定币发展对于美元地位的巩固,只要稳定币能与美元保持高度挂钩,则稳定币便能持续作为帮助美元体系延伸至加密金融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