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稳定币等加密货币的发展,会不会影响政府铸币税的收益?
最近跟朋友聊天,说起数字货币,包括现在很火的稳定币和加密货币,如果这些发展起来,未来政府的铸币税是不是就减少了呢?其实,这个话题真的可以好好聊聊。
啥是铸币税呢?铸币税就是政府发行的货币,它的面值与它的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就是相当于政府的铸币税。
举个例子,政府或者央行印了一张100元的钞票,这张纸本身的印刷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但是当它流入市场之后,这张成本只有几毛钱的钞票却可以换取100元的商品或者服务,这中间的99元多的差额就是铸币税。
铸币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税”,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的“收入”,因为它并不是通过传统的征税方式获得的,而是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权实现的。
铸币税的“铸币”,本来含义是真的铸币,把铜、银等金属铸造成货币,这说明从古至今都存在,只不过是从古代的金属货币发展到现在的纸币的信用货币。
但是金属货币和现在的纸币信用货币收取的铸币税形式上并不一样。
大家知道,货币作为一种交换中介,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发展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时代。
金属货币在明代以前主要是铜为主,铜矿比金矿要多的多。实际上,古代黄金作为货币从来都不是主流。大家通过各种影视剧都有所了解,最小单位是一文钱,一个铜板,一千文是一贯或者一串。到了明朝,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银矿,开发了银矿之后,锻造成银子,通过与大明做生意,银子大量流入了中国,所以从明朝开始,银子成为了金属货币的主流。
那么,在金属货币年代里,政府是怎么通过铸币税收割民间财富的呢?政府想要通过铸币税收割财富,前提是政府需要垄断货币发行权。有的朋友可能奇怪,政府难道不是一直都是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嘛?其实,还真不是,古代中央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是从汉武帝时代才开始。汉武帝以前,政府只是规定了金属货币的面值和重量,但是下边的诸侯、郡县可以自己铸造,只要符合面值和重量都可以自由流通。
比如,秦始皇时期,全国通用的货币是“半两钱”。政府只是规定了重量和面值后,下边的郡县可以自己铸造,只要符合规格,就能流通。
但是这就有个问题:比如假设一两铜钱值一斤的炊饼,铜钱上标明面值是一两,正常的话,重量应该是一两。但有的人把面值一两的铜币铸的轻了,只有八钱,但是面值却是一两,要按照一两的价值去使用。也就是说,这些人这么做,赚的就是这个差价。
这种情况,如果强制需要面值和实际价值一样的话,一方面,需要每次交易都称重货币,交易成本太高,不方便;另一方面,即使严查,那么,也有办法作假,可以往铜里掺假,比如掺一些铅、锡等一些不值钱的金属。
其实,古代历朝历代,这种金属货币作假作弊的情况一直屡禁不绝。一般来说,王朝的初期货币都是足额足值的,朝代末期货币一般是不足值的。
后来,大汉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对匈奴作战的深入,花钱越来越多,钱不够用了怎么办?在大臣的建议下,皇帝就打起了铸币权的主意。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不准民间私自铸币。
以前,金属货币一两的货币重量面值就是一两,然后买一两的物品。这叫自然货币。铸币权收归中央后,可能把八钱重量的货币用强制法律规定面值为一两,这叫法定货币。
比如,在古代,有个重量单位叫铢,二十四铢为一两,秦朝的半两钱就是十二铢。后来,汉武帝逐渐把重量降到了八铢、六铢、四铢等,但是面值依然标明是半两,用现在的话,这相当于贬值了三倍。原来可以铸造一两的材料,现在可以铸造三两。汉武帝时期最著名的货币是五铢钱,有段时间,政府没有那么大精力铸造这么多货币,允许下边的郡国制造,结果一片混乱。后来,政府自己制造“赤侧五铢”,就是在五铢钱有一个红铜的镶边,同时强制规定,一个赤侧五铢等于五个郡国自己铸造的五铢,强行把郡国的五铢钱贬值了五倍。
也就是说,在金属货币时代,政府大多是采用面值远远大于实际重量的方式进行铸币税的收割。那么说,民间不知道吗?等民间知道的时候,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政府利用这个时间差已经购买了足够的商品和服务,一地鸡毛留给了民间。
那么,纸币时代是怎么通过铸币税进行收割呢?
世界最早的纸币产生于中国的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这种纸币名字叫交子。最早的时候,交子产生于民间,并不是官府发行的。在现在的成都地区,当时叫益州,有一些钱庄联合起来发行了一张类似于现在的存款凭证的纸张,当有人到钱庄存钱的时候,这些钱庄就会给这些储户一张凭证,上边有印记、钱庄的字号,大概类似于防伪标记,然后填上存款的数额。储户可以随时拿着这张交子到钱庄换取现钱。
后来四川地区的民众日益认可这种纸币交子。大家也不用到钱庄兑换现钱,直接拿纸币进行交易。这些都是四川民间自发的行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交子这种民间纸币,变成了官方纸币。
这几家联合的钱庄由于某些钱庄经营不善,把储户的钱花了,然后不能完全兑换,倒闭了,当时的知府上报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应该把民办的改成官办的,叫益州交子务。是的,最初,交子就是只在四川地区发行使用,别的地区依然用铜钱。后来陕西地区可以纸币和铜钱并用,因为陕西地区是当时对抗西夏的前线,用钱的地方。
但是,政府发行这种交子纸币,不能凭空发行,用现在的话说,需要准备金。也就是说,你发行一千万两纸币,需要对应相应的铜钱,这样人们可以用纸币换取铜钱,当然这个比率可以政府自己设置。
这里要说明的是,四川地区的准备金,恐怕是世界独一份,四川的准备金是铁钱,不是铜。当时,北宋政府征服了当时四川地区的后蜀之后,把大量的铜运出了四川地区。由于铜的缺乏,使四川这个历史上屡次发行铁钱的地区,只能发行铁钱作为纸币发行的准备金。
用现在的话说,四川地区实行的不是金、银本位,而是铁本位。
最初开始发行的时候,一界交子发行量是125万贯,一贯是1000文,这125万贯纸币对应的是政府准备的36万贯准备金。一界是三年,可以理解成现在的第几套人民币,三年之后,第四年发行新的一界纸币,然后用新币替换旧币,保证市面上流通的就是数量固定的125万贯纸币。这样可以避免通货膨胀。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后来,大家知道,北宋中后期,西夏、契丹、金朝等作战,加上艺术家宋徽宗的嚯嚯,艺术品、花岗岩等,剁手买买买,购物车越来越重,钱包缺越来越轻。结果就是纸币发行越来越多,准备金越来越少,甚至也甭用准备金了。最终靖康之耻,徽钦二帝魂断五国城。
后来的南宋的纸币会子、包括后来大明的大明宝钞等,大多是由于滥发纸币、准备金不足乃至压根没有准备金,导致的财政混乱和崩溃,收割了大量的民间财富。
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无论是金属货币时代还是纸币时代,当政府垄断了铸币权,一定会通过这种方式收取民间的铸币税和通胀税。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如果未来加密货币发展,政府的铸币税收益会减少吗?答案是肯定的。像比特币这种加密货币,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征,绕过央行和政府,也就不会有面值-成本的铸币税。但是,你觉得政府会轻而易举的选择放弃吗?
一方面,各个央行都在发展数字货币,这种货币方式可能重塑铸币税的征收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加密货币,政府也在加强监管,通过立法等方式对加密货币产生的交易所得、质押收益所得等纳入征税范畴,这是不是一种另类的铸币税呢?
全文完。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