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金融竞争加速向链上迁移,稳定币为何突然成了各国必争之地?

上海市国资委7月10日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党委书记贺青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加密货币与稳定币议题,会议明确提出"创新驱动、产数融合、主动战略"三大发展方向。

在全球链上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上海此次会议释放出的信号,凸显了布局稳定币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香港《稳定币条例》已敲定8月1日正式生效,蚂蚁国际、京东币链这些企业正忙着加速申请牌照。

美国那边则在推进《GENIUS法案》,想把稳定币直接变成合法支付工具。

现在全球范围里,稳定币早成了金融竞争的关键地盘,大家都在抢着往前冲。

上海提出的“三大战略”,正是要在这场竞逐中撕开一道口子。

创新驱动就是要啃数字货币技术的硬骨头,区块链底层技术、算法模型这些都得搞透;

产数融合就明确了区块链要怎么用,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这些场景都要落地,像法本信息的FarAI平台,直接把跨境供应链金融交易时效从3天压到90秒,朗新集团跟蚂蚁数科合作,搞了1亿元的充电桩RWA融资;

主动战略则是要让国资国企站到前面,在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上发挥作用,说到底就是要掌握人民币稳定币布局的主动权,不能让外部风险牵着鼻子走。

战略落地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资产数字化这些场景里已经能看到实际应用了,跨境支付时效明显压缩,供应链金融交易从几天缩短到几十秒,资产数字化方面也有亿元级融资落地。

市场上,港股的国泰君安国际、金涌投资,A股的古鳌科技、艾融软件这些沾边稳定币的股票最近动静不小,但股吧里股民也在说,消息太杂,股价忽上忽下,想进场还得琢磨清楚。

上海这次把稳定币从以前那种边缘地带拉到金融舞台中央,明摆着是国家金融安全战略的关键一步,说到底还是为了让人民币在国际上更有话语权,不再看别人脸色。

现在全球链上金融基本都是美元稳定币说了算,上海搞这个就是想打破这种垄断,给人民币国际化找个新路子。

它那个“境内离岸+境外离岸”的人民币稳定币联动模式,看着是想两边都顾到,既要能跟国际上的玩法对接上,又不想丢掉金融安全的主动权。

现在RWA资产上链越来越快,稳定币能用的地方肯定越来越多,上海这一步棋,说白了就是在全球链上金融竞争里抢位置,为中国争话语权,以后会怎么样,确实值得多看两眼。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