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衍生品随着投资者的需求提升而出现不同的变形。从基础期权延伸出来的奇异期权,便是因财富管理的需求而出现的。奇异期权主要是因为方便灵活且具有成本优势,因此深受国内金融机构的喜爱。

当前通过奇异期权包装发行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以银行与证券公司为主,其中证券公司主要是通过发行收益凭证。2015年证券公司共发行9642只收益凭证,累计发行本金7014亿元。之前国内金融机构对于奇异期权挂钩的主要标的是以沪深300指数为主。之后由于股指期货“限仓令”,发行机构对冲风险难度增加,当前已有不少发行机构逐渐将挂钩的标的转往黄金类产品。

在财富管理领域之中,常使用的奇异期权有鲨鱼鳍期权、二元期权、阶梯期权以及区间计息期权,不同期权有着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本期我们将着重探讨鲨鱼鳍期权。

无论是单向鲨还是双向鲨鱼鳍的期权,其到期损益都是取决于固定报酬加上浮动报酬。其中,固定报酬按照发行机构设计,通常是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差不多。对投资者而言,购买这样的收益凭证与定期存款相比,增加了浮动报酬,似乎百利而无一害。但进一步比较可以发现,整个交易的属性却是不同的。当投资者把资金存放定期存款时,对象是银行。银行信用等级高,因此投资者定期存款出现无法偿付的概率在国内几乎不存在。相反,投资者购买收益凭证或理财产品时,是投资性质。虽然发行机构有保本机制存在,但保本机制仍取决于发行机构的信用等级。当前证券公司信用等级虽不如银行,但证券公司出现问题的概率也不高。因此投资者在承担相同的风险下,愿意将资金从定存转往收益凭证。

对发行机构而言,取得资金的渠道无非是资本市场或是银行贷款。发行机构对收益凭证的成本能通过设计端控制,达到受投资者追捧且低于银行贷款成本的效果。因此,发行机构会更乐于通过发行收益凭证取得资金,增加经营利润。然而,发行鲨鱼鳍期权的难度较高。虽然发行机构可以时时利用期货市场进行Delta来对冲市场风险,但Gamma与Vega风险则受限于场内期权有限而无法规避。加上鲨鱼鳍期权的波动率与价格呈现二次关系,与基础期权的正向关系差异颇大,因此在复制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不确定性。当前海通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已逐渐通过场外衍生品业务跨入财富管理领域。相信不久之后,理财产品的种类将更多,也将为国内财富管理领域提供更多选择。

(海通期货创新事业群)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