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光脚洗澡染上“跖疣”?!专家:这类人群需警惕
近日
“酒店光脚洗澡感染跖疣”话题
引发热议
有网友表示:
外出住酒店光脚淋浴后
发现脚底长了跖(zhí)疣(yóu)
“自备了床单、洗漱用品、烧水壶
万万没想到地板有‘毒’”

什么是跖疣?
它和常见的“鸡眼”有什么区别?
真能通过接触浴室地板传染吗?
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起了解一下
疣,通常是指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或黏膜引起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根据皮疹的形态、发生的部位,疣可分为寻常疣、扁平疣和尖锐湿疣。
其中,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称为跖疣,属于病毒性皮肤病,由低危型HPV感染引起,主要为HPV-1型,其次是HPV-2型、4型。
跖疣可以发生在足底的任何部位,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脚上长跖疣
跖疣和鸡眼有何不同?
跖疣初起为一细小发亮的丘疹,然后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呈灰白色或淡黄色,外观呈圆形,边界清楚,中间可能有小黑点。
跖疣往往发生在那些喜欢赤脚、足部多汗的人群,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此外,还有一部分人群是因为双脚长期接触潮湿环境,也容易患病。
鸡眼则是由长期摩擦和压迫引起的,与病毒感染无关。通常较少,一般是一个,很少超过三个的,表现为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局限性角质增生,走路压迫会有明显甚至剧烈疼痛。常见于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足部骨骼畸形、过度行走或站立等情况。
▲脚上长鸡眼
关于跖疣等“疣”的传染途径,网络上的说法五花八门——除了“光脚淋浴”,还有接触他人用过的拖鞋、浴巾、床单等用品,还有网友认为,“泡温泉、公共泳池游泳也会被传染”。这些说法靠谱吗?
从感染机制来看:
HPV病毒可以通过足部皮肤的微小破损侵入角质细胞,包括擦伤、裂口等,从而导致表皮异常增生形成疣体。
从传播途径来看:
跖疣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与此同时,HPV病毒在脱离人体后还能存活一段时间,几小时甚至长达几天,比如:
潮湿环境,如浴室、泳池边、公共更衣室;共用污染物品,如拖鞋、毛巾。照这么说,岂不是很容易得跖疣?别慌!实际上,在上述公共场所感染HPV、患上跖疣风险受多重因素影响:
1、病毒载量与活性:离开了人体的HPV病毒通常很“脆弱”,且环境里残留的病毒浓度通常较低,卫生条件、维护情况较好的场所会及时、充分清洁,加上消毒剂、紫外线等设备辅助,也可降低病毒的活性。
2、人体易感性:身体健康、免疫力较好的人,即使感染了HPV,大概率也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或持续感染。
所以,接触公共场所的潮湿地板(如淋浴间),确实存在一定的传染风险,但对于普通健康人群而言,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就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注意:一般情况下,免疫力低下、足部有皮肤病、有跖疣病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得跖疣。
跖疣通常不建议贴鸡眼膏,可能导致跖疣扩散。可以采用冷冻、激光这类物理疗法,也可以外用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治疗。
其中,液氮冷冻是最常用的方法,通常需要两到三次甚至更多次数,间隔两到三周。
至于鸡眼的治疗,包括外贴鸡眼膏、外用尿素乳膏等药物,也可以激光治疗。对于顽固性的鸡眼,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专家提醒,足底常见的赘生物有鸡眼、胼胝(老茧)、跖疣、表皮样囊肿、化脓性肉芽肿、黑色素瘤等。因此,当足底出现赘生物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让医生检查后明确诊断对症下药,以免耽误病情。如跖疣一定要按照医嘱规范治疗,否则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又长,容易复发。
另外,建议大家生活中要注意足部的卫生习惯,减少足部出汗,尽量在公共场所不要赤脚,如健身房的洗浴间、游泳池的更衣室等,尤其是足部有外伤皮损的时候不要赤脚,减少HPV感染的几率。
来源:健康广东、健康有约、科普中国
编辑:冯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