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稳定币市场再度成为焦点。USDC发行方Circle提交IPO申请,USDT总市值突破1100亿美元历史新高,在Circle筹备上市之际,全球稳定币市场持续升温。5月以来,美国《GENIUS法案》通过,英国发布稳定币监管提案,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成为法例,稳定币监管环境不断迎来新变化。而香港证监会正式批准首批比特币、以太坊现货ETF,允许以稳定币进行申赎——这一系列动态推动稳定币站上金融科技的风口浪尖。

然而,火爆行情的背后,许多投资者对稳定币的运作机制仍存在误解:它究竟是避险的"数字现金",还是隐藏风险的"影子银行"?在中国特殊的监管环境下,普通投资者如何合规参与这一趋势?本文将深入解析稳定币的底层逻辑,并探讨其对中国市场的独特价值。

一、什么是稳定币?

稳定币,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通过与法定货币(如美元、人民币)、商品或其他资产建立锚定关系,从而维持自身币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它的诞生是为了解决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过去,虚拟货币市场的高波动性让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也限制了其在日常交易中的应用。而稳定币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既具备加密货币的便捷性和去中心化特点,又有相对稳定的价值,被视作“传统金融和加密生态之间的桥梁”,稳定币真正实现了传统资金与数字资产的无缝衔接。

根据锚定方式,稳定币主要分为三类:

法币抵押型(如USDT、USDC):1:1储备美元等法币

加密资产抵押型(如DAI):通过超额抵押数字资产维持稳定

算法型:通过智能合约调节供需实现稳定

二、稳定币快速发展

谈稳定币发展趋势之前,我们关注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流国家不约而同启动货币宽松,去中心化货币支付浪潮已经兴起。疫情之后主流国家再度开启大财政,高通胀进一步挫伤公众对美元主权货币的信任。加之2022年俄乌冲突,地缘政治博弈迫使一些国家和地区脱离现代跨境支付体系。

越来越多支付需求逃离国际支付体系,归入数字货币交易阵营。疫后数字货币再度迎来一轮快速发展,便是对这一趋势的最好回应。

2025年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根基进一步松动。

本轮关税和以往的最大不同在于,涉及广泛国家和地区,覆盖绝大多数商品。所以这是一轮重塑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关税战争,同时也是一场动摇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规则重塑。

在此背景下,我们再来理解稳定币发展的本质逻辑。因为稳定币兼具数字货币和中心化货币二元性,可将追求支付便利和私密性的数字货币需求,再度引流回法定货币。相当于法币(例如美元)套上了一层稳定币的数字外衣。

因为稳定币重交易价值,比特币重投资价值,稳定币适合作为支付工具和DeFi的基础设施,用来勾连链上金融和现实世界资产,成为数字世界的支付结算核心。

总而言之,在一轮支付新时代——数字化支付时代到来之际,稳定币发展,可以尽量弥合数字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的分裂。让原本试图逃离美元货币体系、规避到数字货币体系的支付需求,套一层稳定币外衣,重回中心化货币体系。

截至2025年4月,稳定币的市场规模超过了2200亿美元,过去12个月稳定币的活跃持有地址超过了2.4亿个,调整后的稳定币支付交易次数高达14亿次,交易规模高达6.7万亿美元。投资公司ARK Invest的测算显示,2024年稳定币的支付交易额超过了Visa和万事达卡的交易总和。2025年5月美国财政部借贷咨询委员会(TBAC)预测,稳定币的市场规模在2028年达到2万亿美元。

三、全球加速推行稳定币

近期,在政策试点与企业布局的共同推动下,全球稳定币商业化进程明显提速,引发业界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等机构纷纷发声,认为虽然科技引领的金融业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对于稳定币的应用,强调必须在央行支撑、监管部门不断完善规则和避免引发市场震荡的前提下逐步推广。近日,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的推行有较多举动,显示各方的应用时间表渐近。

6月17日,美国稳定币《GENIUS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意味着美国在稳定币建设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即将建立稳定币的联邦监管框架。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稳定币生态系统将推动私人部门对美国国债的需求,有望降低借贷成本、有助于控制国家债务、吸引全球用户加入以美元为基础的数字资产经济。他认为,加密货币不会对美元构成威胁,稳定币反而能巩固美元的全球地位。美国政府致力于将美国打造为数字资产创新中心,而被称为“天才法案”的《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则有助完成该目标。

据俄罗斯塔斯社近日报道,俄罗斯银行已向国家杜马提交了一项分阶段推广计划,要求银行和商家自2026年9月1日起遵循其稳定币——央行数字卢布规定。

据报道,欧盟委员会相关机构计划发布正式指导意见,提议将在欧盟以外发行的稳定币与仅限在欧盟市场流通的同品牌稳定币视为可互换货币,即享受“同等待遇”。报道援引一位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该指导意见的发布已定于在未来数日内进行。早在2023年6月,欧盟就提出了创建数字欧元的立法,即所谓的央行数字货币。

香港立法会日前通过的《稳定币条例草案》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条例》规定,任何人如在业务过程中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在香港或以外发行宣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必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

四、稳定币发展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在扩大本币互换协议、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网络,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贸易中的使用等措施的积极支持下,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持续上升至第四位。

但在规模上,2024年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的份额为3.75%,相对于美元的份额(49.12%)存在较大差距;与2024年中国进口、出口贸易在全球的占比(进口为10.4%,出口为14.6%),也存在较大差距。

更为重要的是,自2024年初以来,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的占比上升态势明显放缓,而美元在国际支付市场的占比持续提升,两者的差距明显扩大,从2024年1月的42.1%拉开到45.0%。后续随着中美博弈的纵深推进,两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变化,也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中国香港积极完善稳定币和加密货币的监管机制,前期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加密资产交易监管法规,2024年7月已经推出稳定币发行沙盒测试机制,《稳定币条例》也在积极制定过程中(预计年中通过三读),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行交易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香港试点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具有较好的市场基础。香港是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近年来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存款量增长,当前人民币存款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接近8000亿元,加上香港也是全球与内地金融联系的“中介”,发行交易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有着现实的市场需求。

香港打造国际加密货币交易中心亟需发展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作为战略支点。当前香港正将稳定币与加密资产服务作为提升国际金融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但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港币作为联系汇率制度下的"美元稳定币",在稳定币领域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全球稳定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美国、新加坡等司法管辖区已抢占先机。若香港无法重点突破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这一战略领域,将难以在加密货币服务市场形成独特竞争力。发展具有离岸人民币支撑的稳定币,不仅能为香港加密市场提供差异化产品,更能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的核心地位,这是香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突破口。

五、相关产品

金融科技ETF华夏(516100)跟踪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涵盖软件开发、互联网金融及数字货币产业链,指数重仓股包括同花顺、东方财富、润和软件、恒生电子等行业龙头股,又不乏东信和平、赢时胜、拉卡拉、京北方、四方精创等稳定币热门个股,稳定币含量达23.43%,位居全市场ETF第一,场外联接基金023884/023885。

风险提示: 1.本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联接基金主要通过投资目标ETF间接跟踪标的指数,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本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3.投资者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7.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8.本资料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