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想象力的尽头还是新一轮增长起点?

上期和大家聊到,Coinbase的未来增长离不开稳定币。一边是业务基础盘能被稳定币提效,另一边,监管风向和业务场景拓展又全指着稳定币来推动。所以,这次不谈空中楼阁,也不吵概念热,我们更关注——稳定币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这个赛道,到底是炒作拉高后的泡沫,还是还没来得及被市场理解的一个巨大缺口?

1. “市梦率”热炒,还是潜力刚刚显现?

Circle刚上市定价68亿美元,眨眼间市值暴涨到接近10倍,这种疯狂不免让人联想到“市梦率”行情。风险可不是没有,但如果说资金是瞎炒,未免低估了“稳定币”身后杠杆的两大核心因素——高成长预期和稀缺性

只不过,让我们先把情绪放一放,理性地拆解三个问题:

- 稳定币的市场缺口到底有多大?

- Circle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 谁能最终赢得这场新的支付战?

2. 稳定币为啥越来越刚需?

说简单点,加密币本身太不稳定,大资金、企业乃至跨境结算,很难真把比特币以太坊当钱用。而稳定币,逼近“现实美元”又具备链上秒级转账属性,让全球资金流动少了摩擦,多了效率。尤其是在外汇高波动国(想想拉美)、跨境贸易或那些银行系统效率低下的地方——稳定币极其有用。

举个现实案例:全球跨境支付行业,过去用SWIFT,来回倒腾就要被抽6%中介费,再碰上汇率突变分分钟多亏一笔。但如果直接用稳定币结算,中间成本能缩水99%。事实就是,链上手续费和合规成本都极低,尤其金额越大,节省越明显。假如认可度足够高,企业没人会用更贵、更慢的老路子。

3. 两万亿的市场预期,从哪儿来的?

现在稳定币板块市值也就2600多亿美金,距离乐观估算的2万亿(甚至3.7万亿),还差着十倍。那么,这类预测靠不靠谱?

1. 花旗、渣打等大行给出的高预期是基于场景渗透:认为到2028-2030年,全球贸易、资产上链等领域对稳定币的需求会急剧放大。

2. 保守观点认为,绝大部分跨境清算会被各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接管,稳定币只剩下美金属性的“外溢空间”——毕竟合规管得越来越紧,不会都让你民间货币做大。

3. 美财政部长与市场意见遥相呼应,公开表示“稳定币规模能到2万亿以上”。而监管和利益结构决定了,只要监管层面积极推动,美债也乐得有更多‘大买家’。尤其美国发债压力巨大,能多拉些买家非常重要。

因此,稳定币能大幅扩容,很大概率是监管和商业两端的共同合谋——这不是空穴来风。

4. 需求视角:赛道空间有多大?

拆开来看,根据大行的分析,稳定币市场主要有三大驱动器:

a. 加密资产生态刚需

稳定币主要用来做币圈里的交易和借贷。现在主流交易里,一半以上用的都是USDT或者USDC,规模每年都在膨胀。稳定币不光减少加密货币市值下滑时的“资金出逃潮”,也让主流资金更愿意参与、降低了波动性。

b. 企业B2B跨境支付

全球企业跨境支付市场接近38万亿美元,稳定币哪怕吃下1%都已经惊人。现在亚洲、拉美等高摩擦市场已经开始用,例如美国Coinbase与Shopify已合作,Stripe也接入了USDC。

更大的想象是,零售与平台型巨头(亚马逊、沃尔玛)都在内部推进数字货币结算。只不过,他们未必直接推行开放式稳定币,更可能是生态内“闭环货币”。

c. 金融证券及新场景

链上股票、资产代币化等新领域爆发。比如部分交易所支持用稳定币买卖“链上美股”,二十四小时不打烊,而且结算成本极低。未来Linked securities、RWA(现实资产上链)场景刚刚起步,但增量及其可观。

5. 市场分蛋糕,主力军浮出水面

就算赛道真的万亿级别,大钱还是要靠“马太效应”。先发、技术、场景、以及合规,决定了最后胜出就剩1、2家。毕竟每个生态都想留住自己的用户和资金,鹿死谁手,主要还是看长期用户习惯。

Circle的USDC在“合规”上是一把好手,是唯一完全符合GENIUS Act规范的标杆。但市场份额目前14%,远逊USDT的74%。USDT靠的是先发和Binance的强推,USDC靠Circle接近美国金融体系“正统”路线一点点啃下来

6. 合规+创新,较量才刚刚开始

但合规路线上,USDT不改则未来必然被清理;而传统金融巨头发行自己的稳定币,理论上在场景和监管都不会比Circle差,所以,后手入局未必没有机会。

国内移动支付历史很好地印证了先发和场景拓展的重要性。支付宝早早占領了数字钱包、生活缴费等热点,但在社交流量大幅增长时被微信支付成功“弯道超车”。所以,场景、技术、补贴——一个都不能少。

拆解一下现有格局:

- 场景拓展:USDC对外正和Shopify、支付平台、RWA项目接入合作,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 技术革新:加抓合规的同时,Circle也在升级技术、提高交易效率,力争让资产上线效率越来越高。

- 用户心智与激励:还没大规模撒币(补贴拉新),但若要赢得大众,还得在用户侧下功夫,复制支付宝当年市场教育套路。

7. 谁能成为下一个“支付寡头”?

追根溯源,Circle的最大稀缺是“真合规”,但合规不是护城河,只是决定“能不能拿牌资格”——最终还要拼谁能沉淀下真正的商业流量,把USDC变成加密世界的“支付宝”。而夺占B2B跨境市场入口、赢得主流消费市场,才是更深层的护城河。

而现实是,Circle合作方数量和渗透能力依然有限,与巨头直接竞逐的话,场景端的先发优势很快就会被消耗掉,更需要抓住当前政策窗口期迅速抢位。

假设未来格局趋于稳态(类似互联网平台7:2:1),头部稳定币或占比七成,两家寡头瓜分加密、B2B及RWA大盘。中性推算,USDC有望吃下35%份额,即4300亿市值以上。按照现在的息差分成,仅联动的美债年收益都几十亿美金。

8. 热潮背后,是资本过热,还是主流机遇?

大家关心,圈内热炒会不会过头?利益驱动下,Coinbase和Circle的“兄弟情”能否持续?

我的观点——拿住合规窗口、场景抢先布局,短期可能会激化博弈,但若能趁此机会做大蛋糕、锁定上游流量,Circle和Coinbase都能分得属于自己的增长红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场牌局刚刚洗完牌,真正的明牌还没完全亮出来,别急着下结论。

下一篇,继续拆解:估值逻辑、利益分配与圈内竞争如何走向实质赛道。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