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利”其实是为诈骗作铺垫,警方提醒:天降“馅饼”莫当真
图为李女士和骗子的聊天记录截图
扬子晚报网6月14日讯(通讯员 江景轩 记者梅建明)“我接受过反诈宣传,小区里社区民警、反诈宣传员都讲过不要刷单,刷单就是诈骗。我还教育孩子不要相信这些天上掉馅饼的事。可是轮到自己的时候,就心存侥幸,觉得不会被骗,唉!”近日,家住南京江北的市民李女士收到一条好友申请,申请上备注招聘兼职员工。因刚好最近想找份兼职,李女士便通过了对方的申请。很快对方发来信息,称自己所在公司最近招聘线上兼职人员,只需完成指定任务,即可获得对应“佣金”。“佣金”最高可达任务金额的30%,为了证明“真实性”,对方还发来了公司营业执照。
图为李女士和骗子的聊天记录截图
图为李女士和骗子的聊天记录截图
见对方公司证照齐全,李女士信以为真。在对方“指导”下,李女士下载了“兼职”指定软件,尝试着完成了几个小任务,并获得了3.1元至12.6元不等的红包。“一开始就是让我们在软件上做任务,不需要投钱,跟之前讲的那种要先交钱的诈骗不一样,我就觉得这个应该是真的兼职。”李女士说。
此时,对方又发布“佣金”比例高达30%的冲榜任务。通过给短视频助力打榜的操作,李女士又提现了2笔佣金。在准备提现第三笔佣金时,对方称因李女士任务操作失败,需要修复数据,随后将其拉入群聊。在群里“老师”指导下,李女士支付近10万的大额保证金进行数据修复,后提现1001元。
收到提现,李女士加大了刷单量,可提现时又提示失败,并且无法进入APP,便赶紧询问“老师”,对方称都是因为李女士操作不当,导致封号,必须缴纳20万元保证金,否则将对其进行起诉。听到对方要起诉,李女士害怕被家人知道,选择顺从对方,缴纳了保证金,这时对方又提出还需要再缴纳10万元。至此,李女士终于意识到不对劲,赶紧到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卸甲甸派出所报警求助。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图为李女士和骗子的聊天记录截图
对此,办案民警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分析称,犯罪分子通过短信、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发布返利吸引受害人。受害人入群后,犯罪分子会让受害人完成刷单、关注公众号、为短视频点赞评论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返利,获取受害人信任。待受害人放松警惕后,开始发布大额任务,再以操作失误、账户被冻结、信用需修复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直至受害人发觉被骗。
为此,警方提示:千万别让“轻松赚得高薪的兼职”蒙蔽双眼,兼职刷单都是诈骗!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陷入“低投入、高回报”的圈套,不要轻易下载未知来源的APP,涉及资金的更要慎重。如果发现被骗,保留证据,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