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之智经济原创)

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政策支持稳定币发展,并且越来越多国家正在推动稳定币立法,以促进金融创新、增强跨境支付效率,并维护货币主权。之前两篇文章探讨了稳定币究竟是什么以及稳定币的意义、风险等,这篇问题谈谈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并支持发展稳定币市场。

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出台法规支持稳定币发展

美国通过《GENIUS法案》(意为稳定币国家创新指导与建立法案)。该法案在联邦层面建立了对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为美国的稳定币及其发行人设定了严格的监督和监管制度。它允许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发行稳定币,要求稳定币必须100%由美元或美国国债支持,并规定发行机构需定期审计并遵守反洗钱规定。

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该法案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加密资产监管框架,对加密资产定义及分类、监管对象、监管主体以及持牌经营、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和投资者保护等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MiCA对稳定币实施统一监管,并根据底层资产不同,将稳定币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货币代币(仅锚定法定货币,如欧元稳定币);另一类是资产参考代币(除了锚定法定货币以外,也可以锚定商品、国债、加密资产等)。

英国正在推动《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FSMB)。计划对稳定币实施统一监管,并明确了“合格稳定币”的定义,还将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商和代理商纳入监管范围。

中国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建立了一个风险为本、务实和灵活的监管制度,涵盖妥善分隔客户资产、维持健全的稳定机制、合理处理稳定币持有人的赎回要求等内容,为香港虚拟资产市场提供稳定基础。它支持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申请牌照,允许锚定多种法币(如美元、港元),以推动跨境支付创新并促进数字资产生态圈的健康发展。

新加坡推出稳定币监管框架。支持在新加坡发行与新元或任何G10货币挂钩的单币种稳定币,此类稳定币的发行人必须满足价值稳定性、资本、按面值赎回和披露方面的相关要求。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前提下,稳定币可以作为合法的交换媒介,包括在数字资产的“链上”进行购买和销售。

日本修订《支付服务法》。放宽了对加密货币经纪商的监管要求,并将稳定币归类为“电子支付工具”,允许银行和信托公司发行日元稳定币。

韩国拟推出《数字资产基本法》。系统化管理和促进数字资产市场健康发展,允许本土企业发行稳定币,但需满足一定的资本要求。

此外, 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泰国、阿联酋、尼日利亚等国家已经或者计划制定稳定币立法,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也在考虑研究制定区域性的稳定币制度规则。

鼓励发展稳定币的共性原因

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来推动稳定币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稳定币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能够解决现有货币体系中的某些问题。具体来说,这些优势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起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桥梁,能够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与发展。稳定币本身是一种数字资产,更可以将实体资产与数字经济连接起来,这是其显著优点。一方面,稳定币与区块链、智能合约等技术紧密相关,可以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提供稳定的支付和价值储存手段,是推动数字经济创新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稳定币锚定法定货币、国债等实体资产,也就能够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潜在空间。这是传统实体货币、数字货币都不具备的特征。

二是提升支付效率,降低跨境交易成本。传统交易支付需经过多家银行和清算机构,流程复杂,往往存在时滞性;而稳定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近乎实时的跨境支付,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能够降低交易时间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传统交易支付需要借助SWIFT、银行服务系统等,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交易费用;而稳定币作为数字货币的特征,交易费用极低甚至接近零成本。

三是增强金融包容性、普适性,能够服务无银行账户人群。传统金融活动通常建立在实体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基础上,资金存储、支付等都需要在第三方金融机构开立账户。例如,发放工资需要先在具体某家银行开立账户(除非直接发现金)。对于稳定币这样的数字货币,不需要开立银行账户,只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即可使用。这就如同自己手持的现金,可以自由交易给别人。

四是应对经济不确定性与风险,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风险。对于实体经济,全球普遍面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不确定性风险。稳定币为个人和机构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储存手段,可以成为规避本传统货币贬值、市场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对于虚拟经济,已有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存在暴涨暴跌风险,币值极不稳定。稳定币通过挂钩法币以及实物资产,能够一定程度上确保币值稳定,有效降低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五是优化货币管理框架,弥补金融监管盲区。稳定币具备诸多优势,能够弥补现有货币体系的缺陷,但同时也存在市场化自发性发展导致的不可控风险,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和非法交易,甚至其发行和流通规模迅速扩大可能引起不可预料的金融危机。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主要针对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和业务,在面对稳定币这样的新事物时,往往存在监管盲区。因此,近年来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普遍加强对稳定币的监管力度,制定明确的监管政策和法规,规范稳定币的发行、流通和使用,同时也促进稳定币市场健康发展。

鼓励发展稳定币的个性原因

除了共性原因以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出台法规鼓励发展稳定币,又存在各自的考虑与目的,存在鲜明的个性差异。综合而言,这些个性差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美国:巩固美元霸权,主导全球数字金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储备货币国,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鼓励发展稳定币,特别是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有助于巩固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通过稳定币,美国可以进一步拓展美元的使用场景,增强美元在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中的流通性和接受度。

二是非美元国家:增强金融主权,抢占虚拟资产领先地位。对于非美元国家而言,率先鼓励发展稳定币是增强金融主权、提升本币地位的契机和重要途径。通过发行与本国货币挂钩的稳定币,这些国家可以扩大本币的使用范围,提高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同时,稳定币的发行也有助于这些国家抢占虚拟资产的领先地位,推动本国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三是自贸港和金融港:强化枢纽地位,吸引科技资本。对于香港、新加坡、阿联酋等传统自贸港和金融港,鼓励发展稳定币是强化其金融功能、吸引全球金融科技企业的重要手段。通过搭建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和生态系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的金融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和机构入驻。这些企业和机构的集聚将进一步推动金融中心的创新和发展,提升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原创作品,请关注学之智经济)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