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一个原始人“钱是什么”,他可能捡起一枚贝壳告诉你:“这就是能换三只山鸡的东西。”八千年后,你我口袋里的纸币、手机里的二维码,本质上仍是那枚贝壳——只是玩法升级了。今天,让我们聊聊货币发展简史,聊聊钱如何从原始交易的“媒人”,变成操控全球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同时也知道如何让自己钱包里的钱不贬值,甚至实现增值。

好了,开始我们货币的起源吧

物物交换的 “烦恼”:货币诞生的契机

想象一下,在远古时代,没有货币的世界里,人们要怎么满足生活所需呢?假如你是个擅长打猎的人,猎到了很多野兔,可你想要一些谷物来填饱肚子,就必须找到一个正好有谷物,还愿意拿谷物跟你换野兔的人。这难度可不小,因为对方可能并不需要野兔,或者他想要的是别的东西,比如一张温暖的兽皮 。然后你觉得你的兽皮能换十条鱼,但是对方觉得你的兽皮就值五条鱼而已。这种物物交换的方式,就像两个齿轮,必须严丝合缝地契合,交易才能达成,可现实中哪有这么巧的事呢?这就导致交易效率极其低下,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物资的互通有无 。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聪明的人类开始寻找一种大家都普遍接受的物品,作为交换的 “中间人”。不管你有什么,只要能换成这个 “中间人” 物品,再用它去换自己想要的,交易就变得容易多了。就这样,货币的雏形出现了,它最初可能是贝壳、牲畜,或是一些特殊的石头 。——货币的本质,是大家共同相信的“价值尺子”

在中国古代,贝壳是最常见的货币形式。汉字中很多与“钱”有关的字,比如“货”、“财”、“宝”,都有“贝”这个偏旁,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些物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易保存性,而且大家都认可它们的价值,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最早的货币形式,也就是实物货币 。

物物交换的 “烦恼”:货币诞生的契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物货币的弊端逐渐显现。比如贝壳,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标准化,而且容易损坏;牲畜会生病、死亡,价值不稳定 。

比如,当非洲部落用"加纳"贝壳做货币时,贝壳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成为关键。但讽刺的是,当葡萄牙殖民者发现罗安达沿海盛产这种贝壳后,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就像游戏里突然出现无限金币bug。

于是,金属货币应运而生。人们在生活中发现金银铜铁等金属,其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价值较高且不易变质,容易储存,渐渐地被大家接受为新的货币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都曾使用金属货币进行交易 。

一开始,金属货币的形状和重量并没有统一标准,交易时还得用秤来称一称,十分麻烦 。慢慢地,国家开始介入,为货币制定标准,明确货币的样式,标注质量、重量、铸造人等信息,对货币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比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货币统一。从此,“天下皆同币”,市场更加繁荣,商业得以快速发展。所以,统一的货币体系,是经济繁荣的基础

这一举措,标志着货币进入了国家 “规制化金属货币” 阶段 。在众多金属中,黄金和白银凭借其优良的特性,逐渐成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货币材质,马克思就曾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就是金银 。”

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极大地推动了交换交易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金属货币的供应受到金属原材料开采和加工的限制,如果可交易的财富不断增长,而货币供应跟不上,就容易引发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人们的消费和投资意愿降低,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而且,大宗交易时,大量金属货币的保管和运送成本也很高而且不安全,这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产生了矛盾 ,正是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纸币的雏形开始在历史的长河中萌芽。

-

纸币的 “横空出世”:从金属到信用的跨越

为了解决金属货币的这些问题,聪明的人类又想出了新办法。在中国宋朝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诞生了 。

1023年,成都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人类第一张纸币诞生。商人将铁钱存入铺户,铺户开具楮纸凭证,凭票即兑。这像极了现代银行存款,纸币本质是一张可流通的存款证明。之后,一些有信用的商家或钱庄出具的欠条,又开始直接用于对外转让支付 。这些欠条逐渐规范,变成了标明金额、出票人并有加密保真措施的纸质付款凭证,也就是纸币 。你现在手机银行或者银行卡里边的那些余额数字也是银行给你打的欠条。

纸币的出现,堪称货币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大大提高了货币运行的效率,降低了货币运行的成本,还让人们对货币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人们发现,在纸币及其发行机构具有足够信用的情况下,纸币可以超出金属货币适量多发,以满足社会对货币的需求 。只要纸币发行人能够保证人们用纸币兑换金属货币的需要(在对纸币足够信任的情况下,真正用纸币兑换金属货币的需求其实并不大),货币真正重要的并非其本身的实物价值,而是代表一定价值的信用,以及保持币值稳定并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可的能力 。

虽然纸币具有诸多的好处,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本质上是一种信用,如果发行纸币的人不讲信用了,那么它跟一张白纸是没有区别的。

比如当年宋朝政府垄断交子发行后,纸币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为支付辽夏岁币和巨额军费,朝廷疯狂印钞,导致通货膨胀失控。最初1贯纸币兑1贯铜钱,到南宋末年,需3亿贯纸币才能换1贯铜钱。可以说宋朝的灭亡是从货币体系的崩溃开始的。

百姓目睹毕生积蓄变成废纸,就近现代历史上就发生过多次:

1923年的德国,工人领工资要拿麻袋装马克,上午能买一栋别墅,下午就只能买面包,下面这张图就是德国人正在用纸币糊墙。
2008年津巴布韦货币供给失控,通胀率2.3亿%,钞票比厕纸还便宜,看看下面这张面值一百万亿的津巴布韦币,有多少个零我都数不过来了;
2018年委内瑞拉通胀率13000%,大学教授月工资仅够买2公斤肉,当地人用推车运纸币。2022年斯里兰卡人看着通胀率飙升至137%;

还有现在的美国,疯狂地印钞,用一张张绿纸来去窃取全世界人民的劳动成果,美元的信用崩溃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金本位制:黄金背后的货币规则

在纸币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纸币的价值,很多国家采用了金本位制 。

简单来说,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基础,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一定重量的黄金 。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来确定 。

1717 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并于 1816 年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确立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相对稳定,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标准,减少了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了跨国交易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

到 19 世纪末,除了中国和印度,世界大多数国家基本都实现了金本位的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基本确立 。

然而,金本位制并非完美无缺 。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货币黄金分配不均;另一方面,世界黄金供应不稳定,难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而且,金币本位制的自动调节存在严重缺陷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这种缺乏弹性的金币本位制彻底崩溃 。一战后,虽然各国试图恢复金币本位制,但由于黄金被集中在中央银行作为战时财政准备金,金币本位制已无法恢复,取而代之的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但这些变相的金本位制同样脆弱,在 1929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也相继彻底崩溃 。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的 “捆绑游戏”

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亟待重建。1944 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官方价格为每盎司 35 美元 。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官方价格将其货币兑换成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汇率,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致命缺陷 ——“特里芬难题” 。简单来讲,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一方面要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矛盾的 。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美元供给过多,人们对美元能否兑换黄金产生怀疑,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 。1973 年,国际金融市场爆发美元危机,维持固定汇率的国家放弃努力,令货币自由浮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

之后就是石油美元体系的诞生——黑金取代黄金,成为美元新的锚点

石油美元创造了诡异的循环:美国印钞购买全球商品 → 产油国赚取美元购买美债 → 美元回流支撑美国赤字。这个循环让美国人享受廉价商品,却让新兴国家陷入“美元陷阱”——2020年土耳其里拉崩盘,民众冲进奢侈品店抢购,因一个包包比存款更能保值

信用货币时代:国家信用支撑的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货币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 。如今,我们使用的纸币、硬币以及电子货币等,都属于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货币,它的发行不再受限于金银等贵金属的储备 。国家通过法律规定货币的法定地位,人们基于对国家的信任,接受并使用这些货币 。

信用货币的出现,让各国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有了更多的灵活性 。央行可以根据经济形势,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调节经济增长、稳定物价 。例如,在经济低迷时,央行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在经济过热时,则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 。

最后到现在的数字货币、比特币、稳定币等等,虽然还远没有成为主流,但是就对于人类探索更合理更科学的货币发展之路,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货币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史诗 。货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 。以前,物物交换可能因为需求不匹配而难以达成,现在有了货币,交易变得便捷高效,市场范围也不断扩大 。例如,一个生产鞋子的厂家,以前可能只能在本地与有限的人交换产品,现在通过货币,可以将鞋子卖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 。

货币还推动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生产 。人们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 。一个擅长种植小麦的农民,不需要再花费精力去制作衣服,他可以通过出售小麦获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衣服 。这样,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经济得以快速增长 。

此外,货币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银行、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出现,为资金的融通和配置提供了平台 。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融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创新发展 。个人也可以通过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实现财富的增值 。

从社会层面来看,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权力结构和财富分配方式 。拥有更多货币的人,往往在社会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多的资源 。同时,货币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在现代社会,货币的多少常常被用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受到货币收入和支出的影响 。

如何让自己的钱不贬值甚至增值

先来看一组历史数据:

(数据来源:1802-2020年美国市场研究,引用自《股市长线法宝》)

这里不做任何解析,大家自己结合现下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政策做判断。

从历史中或许可以得到几点启发:

警惕“虚利实分”陷阱:企业账面利润因通胀虚增,若盲目分红将侵蚀本金,如同宋朝商人守着堆叠纸币却买不到米。个人理财同样需区分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巧用“负债杠杆”:通胀中借固定利率贷款如同捡钱——当年借可买牛的钱,还款时只值一只羊。现代人购房贷款本质是赌货币长期贬值。建立“价值锚点”:从汉五铢锚定铜价到USDT锚定美元,对抗贬值需找到硬资产。普通人可配置抗通胀资产:短期必需消费品囤货(如疫情时的卫生纸)、中期能源资产(如石油ETF)、长期生产力资产(如教育投资)。

管理好你的钱,就像驯养一只野兽:你可以用它捕猎(投资),但要小心别被反噬(通胀)。

最后一句:

下次工资到账时,不妨想想——你账户里的数字,究竟是你出卖时间的筹码,还是未来自由的通行证?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