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Web3的「金字招牌」比特币突破12万美元大关,为它贡献了最大交易量的场所Binance也在成立8年时跨越了新里程碑:注册用户超2.8亿,占全球加密资产用户数50%。

2.8亿这个数字,几乎与全球最知名的流媒体平台之一Netflix持平,老牌互联网巨头亚马逊的Prime会员到今年才突破3亿,距离它以「为用户省运费」而诞生时已经过去了20年。

早在去年9月,外界对Binance的估值达620亿美元,远超当时已上市的同行Coinbase(时值475亿美元)。

600亿美元估值,初代英特网巨头微软用时21年;「90后」电子商务之王亚马逊用时16年,京东则花了20年,得益于广告业务的谷歌耗时9年;哪怕是千禧年诞生的百度,也用了10年。现在,它们的名字统归叫互联网大厂。

起步于2017年互联网新独角兽崛起的年份,Binance一脚跨进另一条河,“跨行外卷、并购求全”这些大厂变巨头的策略,它一招没用,悄然用8年时间达成了一些互联网公司10年甚至20年的成就。

相比动辄横跨社交、搜索、游戏、电商、视频、金融等多个业务的Web2.0大型集团,一个只做加密资产服务的公司,到底是如何从当时不到1000亿美元规模且未来不明的市场中,长成为现今的加密独角兽?

创业神话的探因永远后知后觉,归结又总是必要的。之于Binance,「用户、专注和前瞻」是业内描述它时无法回避的关键词。

8年,从0到280M用户

281,876,467,Binance官网首页上的注册用户数仍在向上跳动,接近3亿。今年1月初,这个数字是2.5亿,也就是说,半年时间,Binance新增用户数超过3000万,接近2个东京、4个香港的人口数规模。

这是Binance积累了8年的成就。

这8年里,它的用户交易额超过125万亿美元,比2024年全球GDP总和(约为110.5万亿美元)高出13%。以每秒执行2511笔的交易速率,Binance的日交易量高达2.17亿笔,交易高峰时,每秒处理请求数 (RPS)能达到 447.5万次,日均交易额超过700亿美元,高峰时甚至过千亿。

如今的Binance不再仅是一个「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交易只是它最初的场景,涉及加密资产的支付、借贷、投资、社交、学习、慈善等都已分门别类涵盖于它的30多种功能中,拥有5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为全球40多种语言的使用人群提供服务。

Binance用户已超过2.8亿

从各种数据维度看,Binance已然是加密资产行业的超级独角兽,「第一」、「最大」是外界提到它时的固定标签。

如果回到2017年7月14日,以网站形式上线首日的Binance堪称简陋——一共上架了5种代币,提供2种服务语言,「连客服团队是对外借的,干脆没有市场营销团队。」Binance创始人赵长鹏(又名CZ)如此回忆他草创Binance时的情景。

那时,正是互联网行业独角兽频出的一年。2013年,风险投资家艾琳•李 (Aileen Lee)提出了「独角兽」一词,用以形容估值在10亿美元或以上的创业公司,并在互联网创业潮中沿用至今。Binance创立时的2017年,已经有193家「独角兽」公司在全球涌现,中国占了108家(来自中国投资网的数据),如今耳熟能详的蚂蚁金服、小米公司、滴滴出行、美团-点评、大疆和腾讯音乐都榜上有名。

Binance也在互联网创业黄金时代的步调里,但它没有选择跟随,转而走上了另一条晦暗不明的路——区块链。2017年,这个概念以「价值互联网」的内涵被行业参与者寄予厚望,并以「Web3.0」为号,与「信息互联网」区分开来。信仰者认为,这是互联网下一代的新形态,是趋势,是未来。但对很多普通人而言,别说当时,时至今日,加密货币甚至比特币,仍是陌生产物。

赵长鹏也是信仰者之一。不同的是,Binance并不是2017年爆发的那些只有口号和白皮书的区块链发币项目,像电商提供商品的线上买卖场所一样,Binance迎着区块链链上各种加密资产涌现的年代出发了。

2017年12月18日,也就是Binance上线的5个月后,赵长鹏的手机叮当作响,全是别人发给他的祝贺短信,「我花了几分钟才明白过来:就在那一天,Binance成为了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

用时5个月,Binance霸榜加密资产交易所行业第一,此后的7年里一直占据着领先甚至绝对领先的市场地位。

哪怕经历了2018年的千所大战、2019年的加密资产泡沫破灭后的市场深熊,Binance始终手握「金字招牌」,在2023年底以加密资产现货和衍生品交易量第一的数据占据了53.7%的市场份额,并在2025年比特币再创新高时,吸引了全球加密资产使用人群50%的人口。

如果对比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蚂蚁金服的拳头产品支付宝以2亿用户超越PayPal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在2009年,此时距离它作为淘宝网担保交易工具推出时的2003年,已经过去了6年。而PayPal在运营20年后才终于在2019年突破了2.77亿用户数。

当然,截至目前只有3万亿市值规模的加密资产市场,远不如互联网金融市场所能承载规模强大,也远不及后者所提供的服务成熟。以移动支付为例,中国普及率全球最高,达到了86%,美、德能占到48%。

正是成长于互联网基建成熟的时代,爆发于手机普及、线上商家涌现、移动支付需求大增的高速发展期,支付宝、Paypal这类数字移动支付应用扎根于人们早已熟悉、信任并依赖的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各种法定货币,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工具。

相较而言,在并非由国家信用背书驱动与保障的、需要好奇者不断了解和学习的加密资产市场里,Binance就显得尤为不易,能在8年拿下50%的市场份额和50%的市场用户占有率,着实是一个难得的突破。

从1到30+功能 死磕加密服务

今年6月,全球最大的稳定币发行商Circle首次IPO,总市值为68亿美元;去年9月,有媒体测算,Binance的估值已经超过620亿美元,超越当时已经在美股上市3年的Coinbase(475亿美元)。

目前,Coinbase的市值为1030亿美元,如果按同比增长率测算,Binance的估值超1300亿美元,这与Binance支持的生态通证BNB的市值(1100亿美元)相近。如果仅以600亿美元为标准,中国赫赫有名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分别用时10年、14年和13年。

从搜索引擎出发的百度(市值317亿美元),如今将AI视作关键技术,升级其搜索、云服务等老业务;从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集团(市值2879亿美元),麾下的业务已经横跨支付、出行、影视、云服务、办公、健康等等;腾讯(市值4.9万亿美元)则集合了游戏、音乐、社交、支付等多元场景。

不必说更早的科技公司诸如微软(市值3.76万亿美元)、Alphabet(2.33万亿美元),即便是互联网创业公司们的「00后」、「10后」们,也在试图囊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Meta(市值1.77万亿美元)从社交做到了XR硬件领域;字节跳动已经不满足于抖音/Tiktok,一度把触角延伸至AI、电商;而3C电商起家的京东(537亿美元)如今正在抢夺外卖市场。

巨头似乎进入了只有扩张业务板块、争夺存量市场才能突破发展瓶颈的怪圈。对比互联网公司们,Binance 执拗地如同西西弗斯,没有太多杂念,一门心思地推举着加密资产服务这块「巨石」,互联网技术、AI能力是它扩建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加密资产应用场景的工具,即便扩张,也只围绕着加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做横展与纵深。

Binance目前已成长为区块链生态系统

2017年成立那年,当市场用户用法币购买加密资产越来越不便后,Binance快速上线了币币交易,即用一种加密资产兑换另一种加密资产,比如BTC/ETH,随着这样的币对越来越多,大量用户涌入了Binance,成就了其第一次用户量爆发,以至于比它诞生更早的交易平台也不得不为了市占率跟随。

2019年,当用户对低价获取早期项目代币的需求爆发时,Launchpad诞生了——一个用BNB或其他加密资产换购新兴代币的平台。Binance Launchpad甚至引领了2019年-2020年的一股潮流,这个板块正是现在Binance Launchpool和HODLer Airdrop的基础。

从交易开始,Binance围绕加密资产的服务越来越多样化。到2024年,Binance对加密金融包容性的承诺转化为Binance Pay (支付)、法币通道和 Binance Earn (理财) 的突破性增长,这些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无缝访问支付、跨境交易和基于加密资产储蓄的途径。

截至目前, Binance Pay已处理了3 亿笔交易,金额达2300亿美元。2022年至2024 年间,已经帮助用户节省了17.5亿美元的汇款费用,为跨境支付、自由职业者、商家和家庭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替代方案。Binance创立之初的愿景——让加密资产不仅仅是一种持有品,更是一种日常使用的工具——正在实现。

除了死磕产品体验,Binance也是一家总能把行业内的创新技术落地到用户采用、让新兴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即便它不是首创。

这些产品包括从链上做任务获取代币生成(TGE)模式流行而来的MegaDrop,以及从各种各个交易平台都有的持币生息而衍生出的HODLer Airdrops (持币空投) ,以及从传统金融市场的老操作中习得的 Pre-Market Trading (盘前交易) 等。这些以技术底层支撑的产品,在Binance为千万用户提供了获取早期精选Web3项目的机会。

如果你最近在使用Binance推出的新资产空投平台Alpha,一些加密资产老人儿可能会告诉你一个古早名词「交易挖矿」。那是2018年一家最耀眼的交易所新星带火的玩法——通过交易加密资产获取该交易所平台币,并100%返手续费。这个玩法曾让这家平台快速崛起,但最终因数据不透明和不可持续,造成资金链断裂、创始人跑路。新星快速陨灭。

现今,当链上交易成本降低、发行量等信息透明度检索工具越来越便捷时,从Binance钱包集成进Binance主站的Alpha,成为新资产上架Binance的观察器,通过设定积分规则,以多种新币空投的方式测试用户对各种新项目的交易兴趣和忠诚度,并将新项目上架Binance的成本直接给到做出交易贡献的用户,形成了项目获得曝光-平台检验项目-用户赚取早期收益的循环。

「因贡献交易获得奖励」,同样的模式,7年前摧毁了发起它的公司,现今在Binance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产品。根据统计,Alpha 平台上符合条件的用户在2025 年 2 月中旬至 5 月底期间平均可获得 2,569 美元的空投奖励和 1,651 美元的TGE分配。

一些需求会受限于链内外的技术瓶颈而无法实现,但Binance 没忘记。

2019年,曾有一位叫@LukasBydzovsky的用户向CZ提问,「 用Wallet Connect 登录 binance.com 怎么样?」当时,赵长鹏肯定地说,这是个好主意,但因为「Binance是一个高频交易平台,这个需求需要中心化交易平台处理大量清算,而我们需要在交易前托管/清算资金,所以现在还很难做到。」

如今,Binance Connect (钱包连接) 和 Login with Binance (使用Binance登录) 等创新技术以扩展第三方集成的方式,实现了Binance与各链上数字资产生态系统的互通。截至目前,Binance Wallet(钱包)已被全球超过 2000 万人使用,成了Binance去中心化产品的基石。

用户6年前的「异想天开」如今Binance变成了现实,记录在Binance Blog上的那个问答,仿佛是看清Binance来时路的闪耀路标。

从阻力中预见合规「东风」

不管是Web2.0领域还是Web3.0世界,之于创业公司而言,顺势而为做大做强是一件不易之事,维持大而不倒更是挑战。哪怕强大如谷歌、苹果,也依然遭遇了来自监管秩序的规范与约束,从出现到发展还不到20年的区块链和加密资产行业更是如此。

Binance同样经历过不止一次因监管约束而来临的至暗时刻,包括2017年9月退出中国市场、2018年到2021年间数次暂停日本用户服务、2023年对美国司法部指控违规的认罪领罚。

数次跌宕,Binance从最初3、4年间的被迫出海、迁移、向全球化去中心化发展,逐渐转变为主动安全与合规。

最近几年,Binance频繁与监管接触、沟通,主动向全球多国的决策层普及、输出加密资产及相关技术的利与弊,邀请在合规领域有经验的监管机构前成员入职Binance担任要职,并扩大安全团队、配合执法机构打击破坏行业发展和危害投资者安全的风险行为。

从时间上看,Binance维护用户的资产安全和隐私保护早于主动合规。

2018年7月,也就是在Binance成立一年时,这家交易平台推出了「用户资产安全基金(SAFU)」,并公开了地址,决定定期从赚取的交易手续费中拨出10%投入其中,至今仍将该基金钱包的资金总额保持在10 亿美元,目的是提前划出资金应对不好预测的风险,先保用户的资金安全。

2022年,Binance对外公开了储备金证明(PoR),允许用户随时验证其是否将用户托管的资产至少按1:1的比例做足储备,保证Binance资本结构中的债务为零。截至今年7月1日,Binance的PoR中,资产储备比率均在100%以上,BNB的储备比例为111%,USDC的储备更是高达152%。

Binance超额储备托底用户资产

资金兜底外,Binance也在加强技术护航,其风险和安全团队不断优化检测系统,以便更早监测恶意活动和更快做出响应,同时定期发布安全指南,帮助用户识别风险,甚至阻断损失的发生。从2022年12月至2025年5月期间,Binance避免了近100亿美元的潜在欺诈损失,并通过冻结和恢复操作以及实时威胁检测直接帮助了750万用户。

Binance自建防火墙时,针对加密资产的监管与执法环境也在最近几年中发生了变化。

2019年时,赵长鹏曾披露,他接触过的多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及官员都明确表示,加密资产不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但到2020年之后,情况变得不一样了,包括美国、日本、欧洲诸国在内的国家与地区,都开始关注加密资产,尤其是在投资者诈骗和反洗钱领域。

2023年之后,新加坡、迪拜等地开始允许持牌经营,到了2024年、2025年,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建立专门针对加密资产的法律、法规。

大概在2021年,Binance就清醒地看到了趋势,「监管进程对于像Binance这样积极主动的公司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引领行业发展。」赵长鹏公开表示,通过与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合作,制定清晰的监管和法律框架,积极开展自律并将用户利益放在首位,「我们一定能够帮助下一个十亿用户进入加密货币世界。」

那一年,Binance将合规团队扩大了500%,并启动了执法请求系统 (LERS),以建立与各地政府和执法机构的合作,审查个案的同时,也在规范Binance法律适用和信息披露。

今年,Binance的内部合规专家团队规模已经扩大到1270人(占员工总数的21.8%),他们至今已经响应了超过24万份执法请求,在世界各地的机构举办了400多场培训课程,帮助执法机构利用区块链透明度来瓦解犯罪网络、追回被盗资金并关闭有害平台。

在积极合规、主动建设的战略下,Binance已获得 21 个不同司法管辖区的监管授权,这意味着,它在这些区域中可以依法开展加密服务。

今年,Binance仍然计划将合规支出增加33%,招聘更多的合规人才致力于相关职能,包括交易监控、法律咨询、调查和政策实施。「这是Binance对透明度、问责制以及与全球监管机构密切合作的坚定承诺。」 Binance的CEO Richard Teng表示。

一步一个脚印,Binance从0做到了2.8亿用户、125 万亿美元交易额;帮助750万用户避免了共计100 亿美元的损失;让用户从产品中累计赚取并节省超过500亿美元的价值;以加密慈善的方式向教育和救灾援助投入了4000万美元,惠及全球400万人……

有预测显示,到2025年,互联网用户数量预计将达到65.4亿,而Binance的下一个目标是「让10亿用户从加密资产中受益」。按照Binance速度,摘下这枚旗帜,也许不再需要8年。

声明:请读者严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规,本文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