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已经突破12万美元,每次看到比特币创新高的消息,我就特别希望世上有一瓶后悔药。想当年,我也是有比特币的人,可惜没拿住。事实上,大部分普通人,即使当年持有比特币,也拿不到今天。

现在,除了比特币外,还有一个词,你是不是突然听得越来越多?

稳定币。

什么USDT、USDC、DAI、PYUSD、Ethena、e-CNY……

是不是有点眼熟,又有点陌生?

稳定币,看起来像个币,实则是未来十年里,最有可能“改写金融格局”的一张底牌。

有人说,比特币是数字黄金,稳定币才是数字美元。有人更狠,说:“错过了比特币,是错过了资产;错过了稳定币,是错过了货币。”

意思就是说,你可能错过了一次投机,但别再错过一次体系重构的机会。

讲清楚点就是:稳定币不是你炒高抛低的工具,它可能是下一轮“印钱游戏”的核心道具。

而且,它正在从一个币,变成一张护照、一家银行、甚至一个国家的权力延伸。

今天这期,我只讲3个关键节点,能不能让你暴富,我不敢保证。但你听懂了,你至少不会再当那个在旁边瞪眼看别人发财的人。

一、你眼里的“稳定币”,可能是最大的误会

每次一提“稳定币”,大多数人立刻联想到的是——USDT。

然后就开始摇头:

“唉,这不就是交易所拿来撮合买卖的东西吗?”

“又不涨,拿了干嘛?”

“我都不知道这玩意儿归谁管,它靠不靠谱?”

说实话,这反应特别正常。

因为我们接触稳定币,基本都是在买币、换币、提币的时候。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过路工具”——像一张临时饭票,买完就扔。

但我要说的就是,这种理解,真的太片面了。

你以为稳定币是“替补球员”,其实它正在变成整个球队的战术核心。

说几个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实:

——全世界70%以上的比特币交易,是靠稳定币完成的

——每一个去中心化金融协议,底层都跑着稳定币

——2024年,美国财政部、IMF、G20会议上,稳定币被列为“跨国风险资产”重点监管对象

什么意思?

就是它已经从一个“币圈道具”,变成了“金融武器”。

尤其是主权国家对它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风向标。

以前你说USDT、USDC,大家最多说这是美元的“山寨版”。可现在呢?

美国财政部直接点名USDC,说它是“美元数字化探索的重要路线”。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牌照给Circle,让它合法发行稳定币。

连中国,也早就布局了e-CNY(数字人民币),虽然不叫“币”,但机制几乎一样。

这不是某个项目发币玩玩,这是国家在出手。

而你还以为稳定币只是个“汇率锚定”的概念?

你知道“锚定”这两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吗?

它的意思是:你愿不愿意把你的信任,交给某种你看不见的机制,然后用它去换吃的、住的、活着的资格。

这就不再是炒币了,是构建信任,是重写货币。

而且,我告诉你:比特币再火,它永远不会成为“货币”,因为它波动太大,没法结算、没法支付。

只有“稳定币”,才有资格跟“法币”站在同一个赛道上较劲。

更狠的是,它比法币还方便。

你看看你微信钱包里的人民币,能随便打给一个在美国的人吗?不能,卡着外汇,卡着银行系统。

但USDT呢?转账10秒到账,不限国界,不限时间,24小时开机,手续费几毛钱,随便你干嘛。

你觉得监管不怕吗?

当然怕。

你手里的法币,都得走央行、商业银行这一圈,然后才进实体。但你要是全用稳定币走,谁来监管你的钱去哪了?

所以,各国才开始下场,不是为了拥抱,而是为了管控。

但注意了,这就是你我普通人的机会。

每一次监管到来,都是“洗白”的信号。

洗白之后的稳定币,就不是你偷偷转账用的,而是可以正儿八经成为——新的资产池、新的支付网络、新的投资工具。

它的身份,从“灰色交易工具”,变成了“金融工具箱”。

而这时候,如果你手上有点懂行、有点眼力,就可能提前布局到一些“未来10年才爆”的东西。

你可能会问我:

“那是不是我现在就得去买点USDT囤着?”

不是,我不是叫你囤货,我是想告诉你:稳定币不是你拿着坐等翻倍的东西,它是你参与下一轮金融变革的“门票”。

你拿着它,不是为了炒,是为了有资格参与。

比如,你要参与某个项目白名单,它只接受USDC

比如,你想参与链上理财,底层结算只支持DAI

比如,你要转钱给海外做生意的朋友,银行走不通,但USDT能10秒搞定

这才是“稳定币真正的价值”。

说到底,它的核心不是“币”,而是“稳”——稳的不是价格,而是金融秩序的另一种形态。

你想暴富,不一定得靠它暴涨,但你想不掉队,就得理解它代表了什么。

二、暴富的不是币,是趋势

当年比特币刚出来,谁能想到会涨到一枚12万美元?

以太坊刚上线的时候,谁又觉得一个写代码的平台会变成“链上世界的发动机”?

再后来,DeFi、NFT、链游……一个接一个热潮来了又走,但你仔细看,那些真正赚到的,从来不是“最后冲进去”的,而是早早看懂,提前卡位的人。

稳定币也一样。

你今天看它“稳”,是因为你只看价格。

但真赚钱的,不是价格波动,是趋势确定。

怎么讲?

我给你拆开说。

先讲个小故事。

有个朋友,2021年入圈,错过了比特币、以太坊,但他没急着追热点,他每天研究各种DeFi协议。结果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在一堆年化几百、几千的高风险项目里,反而有几个“只有年化8%”的稳定币策略,居然有超多资金在往里进。

一开始他以为是傻钱。结果一问,发现那些都是VC、基金、甚至是币圈大户。

为什么?

因为这些稳定币理财项目虽然收益低,但稳,而且流动性强,随时进出。

再加上那段时间美联储加息,很多人从股市、债市撤钱出来,暂时不敢乱投,稳定币反而变成了最理想的“避风港”。

这朋友脑子转得快,立马不炒币了,专心研究“怎么用稳定币做低风险套利”。

不到一年,靠几套自动化策略,年赚几十万刀。

我说这故事,不是鼓励你去搬砖套利,而是想告诉你一个思路:暴富的不是币,是趋势。

稳定币代表的趋势是什么?

是去中心化的货币网络,全球数字化支付入口,未来金融系统的最底层模块。

说白了——它不是为了炒给你赚钱的,而是替你“打工”的。

你可能会问:“不是吧,这不就像是个高级版的余额宝吗?”

错,它比余额宝自由得多,也复杂得多。

余额宝是阿里说了算,收益高不高,能不能取,全看监管脸色。

但链上的稳定币系统,是你可以直接参与构建的。

比如:

你可以参与DAI的抵押铸币,成为系统里的一环

你可以用USDC参与链上协议,赚手续费、赚激励

你甚至可以自己写合约,搞个自动化策略池,让别人往你这儿存钱、你拿佣金

这些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技术门槛?

是的,有点。

但正因为有门槛,才有机会。

如果人人都能干,那还叫红利吗?

讲几个项目你就懂了。

2020年的LUNA,还没爆之前,靠的是什么?

是UST——他们自家的稳定币。

他们用“算法”维持UST的价格稳定,同时推出一个叫Anchor的协议,年化收益近20%。听起来像庞氏,但在当时,大量人真的是靠这套模式赚了第一桶金。

爆是后话,赚是真事。

还有Frax。

它不是100%抵押美元,而是“部分算法 + 抵押”的混合模式。刚出来的时候,一堆人唱衰。但后来你一看,它不仅活下来了,还在以太坊生态里越做越大,合作协议一大堆。

为啥?

因为它代表了一种灵活、可调节、抗打击的新模型。

还有Ethena,最近特别火。它推出的USDe,不是靠传统储备,而是靠链上资产的套保机制,硬是在震荡市场中做到了“稳定+收益”。

当然,风控难度也更高,但你别管风不风险,资本已经进来了。

你看到没?

稳定币,从来就不是“工具人”那么简单。

它是你参与“下一轮金融结构搭建”的入场券。

你用它,不只是转账,你锁它,不只是收益,你看它,不只是价格。

你得把它当成一个“趋势指标”来看。

哪条链最值钱?看上面谁家的稳定币跑得快;

哪个国家放开监管?看谁给稳定币项目发了牌照;

哪个项目值得投?看它怎么设计稳定币模块,是硬抵押,还是算法流通;

你只盯着“币价翻几倍”,你永远看不见这张地图。

最后我想讲个最关键的转变。

以前我们都觉得,投资就是:买——等涨——卖。

但稳定币这玩意,不靠涨,你怎么办?

你只能去深入理解它背后的逻辑、机制、生态、趋势。

而这正是下一代暴富机会的入口。

三、第一个关键节点——合规化,才是真正的暴富分水岭

好,我们讲到这,已经知道:

稳定币不是工具,不是币价翻倍的希望,而是一场全球金融秩序重组的大戏。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的事,普通人能参与吗?

可以。

但前提是:你得知道什么时候是“牌局开始”的那一刻。

别忘了,很多人不是没抓住机会,是根本没意识到机会已经开始了,而真正的“起点”,就在这:合规化。

换句话说,那就是以前不能干的事,现在能干了,而且合法、光明正大地干。

这才是游戏的起点。

你回头看,比特币能火,是因为它反叛,但它迟迟不能成为主流,就是因为它“不合规”。

它对政府来说,是种威胁,但稳定币不一样。

稳定币,是合规的“中间态”,它既保留了区块链的透明、效率、抗审查,又可以被监管机构“驯化”、“标记”、“追踪”。

它是可控的创新。

而一旦这种创新被接纳,它的身份就不一样了。

就像曾经的电商,刚出来时,大家都说:这玩意违法、走灰产、逃税,后来政府搞了电子商务法,直接转身说:你们可以干,但得交规矩。

然后阿里拼多多京东就起飞了,剩下的小玩家,一夜之间全被清洗,这就叫:政策红灯变绿灯,车该冲了。

现在稳定币也在经历这个过程,我们来看看,谁先转绿灯了?

✅美国:态度180度转弯

别看美国动不动就制裁USDT,其实他们最早意识到:这玩意必须自己做,于是,Circle横空出世。

USDC,就是他们家发的,背后有高盛、贝莱德、万事达加持,监管上,已经被纳入“支付机构”体系,算半条“正规军”,而且别忘了——2023年,美国还通过了《支付稳定币法案》,明确允许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发行稳定币。

也就是说:从“币圈野路子”到“金融牌照机构”,只用了两年时间

这转身,快不快?

更狠的是——美国财政部还放话:未来的“数字美元”,很可能要靠市场自发稳定币来推进,这就不是玩票,这是战略了。

✅新加坡:直接发牌照

再看看新加坡,人家干脆利落。2024年,Circle获得新加坡“主要支付机构”执照,可以合法发行稳定币、跨境支付、托管业务,而且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还专门发布《稳定币监管框架》,条条款款写得清清楚楚。

你可以发行,但你得保证储备金真实、兑付能力强、信息披露透明。

这叫啥?这叫:不反对你创新,但我盯着你别乱搞。这正是稳定币想要的舞台:被监管、被合法、被机构接纳。

因为只有这样,钱才敢大规模进来,你不合规,就只能拿散户的钱、玩小众市场,你合规了,VC、银行、主权基金才会进场。

✅香港:干脆立法搞“发币牌照”

2024年,香港金管局明确表态:“希望稳定币在合规框架下发展,将建立发币制度,并接纳市场机构申请”。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以后不是“偷偷发币”,而是可以“拿牌发行”,拿牌,就像以前搞证券必须有证券公司一样,你以后搞稳定币,必须注册、审计、拿资格证,这看起来是限制,实际上是放行。

因为一旦你符合标准,你就能大摇大摆地搞业务,还能跟银行合作、和政府做事、接入各种合规通道。

你想想,这是多大的转变?

那你可能会问:这合规化,跟我普通人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发币的。

错,这关系大了去了!

你现在正好站在风口前面,如果你连“谁合规了”都不知道,就等于眼看红利擦肩而过。

比如:

Circle合规了,它的USDC会更受机构欢迎。

→ 那你现在拿USDC去做DeFi,比USDT安全、透明,未来潜力大。

香港在发牌,那香港的本地项目可能就是下一个热点。

→ 你可以提前关注、埋伏、甚至参与社区。

新加坡搞合规,可能出现“东南亚支付+稳定币”生态。

→ 你投相关基础设施,说不定就是十倍机会。

你别总盯着“币价今天涨了没”,你得盯着“规则是不是改了”。

因为规则一改,很多人从非法转合法,从地下转地上,从透明度差变成国家级工程。

你就会发现:你不需要抢风口,你只需要提前知道风口方向。

你还记得币圈有句话吗?

“监管一来,牛市必到”

以前听起来像笑话,现在你看,是不是已经有点印证了?

2020年前,DeFi野蛮生长,一堆项目你连人是谁都查不到,到了2024年,稳定币开始走入正规、国家发声、金融机构接入,这就是第一个关键节点:合规化。

懂的人已经提前布局了,不懂的人,还在等朋友圈有人喊“这币涨了”才想冲。

等你冲的时候,人家早就十倍出货了。

四、第二个关键节点——利率绑定,才是让你动心的暴富诱饵

说实话啊,前面讲的合规化,很多人听着可能觉得“太远了”,什么美国发牌照、香港金融局、监管政策……

听起来挺高大上,但总觉得不落地,对吧?

那今天我们来聊点你听得懂、用得上、甚至会心动的东西,三个字:带利息。

也就是说,现在的稳定币,不仅可以“用”,还能“赚”,不是炒涨跌,是靠锁仓、靠协议、靠结构性设计,直接生出利息,而且你信不信,这事正在悄悄酝酿一场新的暴富机会。

先问你个问题:你银行存款年化多少?2%?3%?

你拿10万存银行,一年利息最多1千多,除非你本金特别大,不然压根没啥吸引力。

可你知道吗?

现在很多基于稳定币的“链上理财”,年化8%起步,10%、12%、甚至15%都有,而且不是骗人的项目,是有真金白银在运作的逻辑。

这就不一样了——

你不炒币,不碰杠杆,也不看盘,就把稳定币放进某个协议,系统自动跑策略,回头你拿利息。

这听着是不是有点意思?那它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我们讲两个例子,让你彻底明白这事:

例子一:Ethena 和 USDe

这哥们最近火到不行,因为它的玩法很特别,Ethena 推出了一个叫 USDe 的稳定币,它不靠美元储备,也不靠传统抵押,它靠的是——对冲机制 + 套保收益。

说白了,它发行USDe的时候,同时在做一套“多现货、空期货”的组合。

这样就可以锁住价格波动,变相实现稳定,但关键来了:空单带利息。

也就是说:

USDe 不是靠人投钱,而是靠市场波动赚利息,然后把这部分收益拿出来,分给质押用户,变成年化奖励。

这玩法很聪明,它把“市场风险”变成了“用户收益”,所以你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稳定币,而是一个“自动生息”的金融机器。

现在USDe+SUSDe组合,年化轻轻松松就是10%以上,而且流动性强,随时进出。

这对普通人来说吸引力大不大?当然大!

这就是趋势。

例子二:DeFi中的“收益池”逻辑

你可能听说过很多项目有“流动性挖矿”,但现在更新了,不再是“撸空投”,而是直接“收利息”,比如你把USDC存进某个借贷协议,比如Aave、Compound。

你不借,也不动,它就放在那里,但系统会把你的USDC借给别人,别人交利息,你分一杯羹,现在有些借贷年化35%,有些波动大的能到89%,你是不是有点理解了?

这就像银行把你的存款借出去,但它分给你0.5%的利,而DeFi的协议直接把利息全给你,甚至加点激励,你又没风险暴露,又有流动性,你说香不香?

当然你可能会问:这收益真靠谱吗?万一爆了咋办?

这问题问得非常好,也非常关键,因为——不是所有“带利息”的稳定币都值得信。

你得看清楚它是怎么“生息”的:

有的是靠真实市场交易策略,比如Ethena、Silo,有的是靠“做市商回报 + 手续费 + 金融结构设计”,比如Frax,也有的是纯粹“发币鼓励+拉人头”的空中楼阁,早晚爆。

关键是——你要看它是不是可持续、可清算、可退出。

一句话总结:收益高没问题,但你要搞清楚:钱从哪来,机制靠什么跑,风险藏在哪。

那你说,为什么我一定要关心这个利率的事?

因为这才是第二轮暴富的入口啊兄弟!

第一轮,比特币靠涨,第二轮,以太坊靠应用,但到了稳定币这轮,是靠“提供服务、赚稳定利”。

你不需要天赋,你不需要投机,你不需要会炒图表,你只要理解这个趋势,找准几个靠谱的收益池,哪怕你只是拿一部分钱放进去试水,你就比大多数人多一个“让钱主动生钱”的渠道。

而且这事,一旦成熟,会被大量金融机构直接复制。

你以为以后银行不会搞“链上版理财产品”?一定会。

到那时候,年化10%的利息,会变成基础款,但现在呢?现在还属于早鸟玩家能吃红利的阶段,你别小看这8%、10%的利息。

你以为这是“被动收益”,其实这是“结构性暴富”的起点。

你想想,假如你拿10万放进去,一年赚1万,第二年本金就变11万了,再投,再赚,再复利,到第5年,哪怕你不追加投入,也可能接近翻倍了。

最关键是——它不靠涨,不靠炒,它靠机制,它靠趋势,这才是最让人心安的暴富方式。

五、第三个关键节点——主权对抗

稳定币这东西,说到底,它已经不再只是个“炒币的工具”了,它在干一件非常吓人的事情——它正在挑战“主权”。

什么意思?

以前你拿美元,是美国政府给你背书;拿人民币,是中国政府给你保障。但现在,全球几百万人在用USDT、USDC这些由私人公司印出来的“币”,照样能买东西、存钱、跨境转账、保值抗通胀……它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国家的货币”。

但关键是:它后面不是国家,它后面是一家私营公司,甚至就是几个人、一个DAO、一个基金会。

这就出大问题了。

你要知道,历史上每一次战争,每一次殖民扩张,每一次制裁,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武器:货币。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全球的资源流向。

美元为什么强?不是因为印钞技术,而是因为美国军舰、石油结算、SWIFT系统,还有那句“信仰美债”的政治霸权。

可现在,一种叫“稳定币”的东西,绕过了SWIFT,绕过了银行,绕过了央行,直接从A账户转到B账户,不用清算、不用结算,秒到,还稳定。

它不是在挑战美元,它是在挑战“主权”。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美国自己为什么要推USDC?它不是已经有美元了吗?

这就像一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忽然又去搞生物武器。

它不是为了替代,而是为了多一种打法。

现在的USDC,是Circle公司搞的,背后有谁?高盛、贝莱德、红杉、银湖资本……全是美国政治精英和金融巨头。

而且,Circle现在直接对接了美联储的FedNow清算系统,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USDC已经被美国官方“半承认”了,它成为了一个“准官方数字美元”。

听懂了吗?

这不是某个小公司想发币圈钱,这是一场高层博弈:美国为了巩固全球美元霸权,不得不推出“更灵活、更便捷、更透明”的数字美元。

谁是它的对手?毫无疑问,中国的数字人民币。

中国人不太炒币,但中国央行搞的那个e-CNY,其实才是真正有战略眼光的项目。

稳定币的逻辑,中国央行很早就想明白了:

你搞SWIFT?我就绕开你;

你搞制裁?我就数字直连;

你不让我们买结算美元?我们就把人民币搬上链;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试点用e-CNY做跨境支付,尤其是在中东、东南亚、非洲这些“去美元化”的地区。

这不是什么“币圈热潮”,这是一场主权对主权的较量。

甚至可以说,这是“数字冷战”。

美国希望用USDC继续控制全球资金流,中国想用e-CNY绕过美元结算体系,而很多中小国家,就看谁的币更方便、更安全、更不受限制。

这个时候,稳定币不再是一个行业,而是“另一个国家的货币”。

你可能觉得离你很远,但我告诉你,这一场主权对抗的背后,是老百姓的钱包在变化。

以前我们出国,要换汇、要带美元,现在直接一个稳定币就能跨境转账;

以前我们存款要看利率、看汇率,现在一些稳定币DeFi产品,直接把你资金对接到全球流动池;

以前你对抗不了货币贬值,现在,你可以用稳定币对冲本地通胀。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趋势:稳定币已经不是币圈人在玩,而是国家在抢人。

谁能让你的“数字钱”更方便、更值钱、更安全,你就会更信它。

这就是“货币信仰的迁移”。

别以为你只是个小韭菜,这种时候,聪明人早就在看:谁的币,未来能变成“下一个美元”。

不是看它今天涨多少,而是看它在什么方向上发展。

一个币涨跌一成两成没什么,但如果它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全球支付网络,那它就是“现代金融武器”。

你会发现,未来的金融战场,已经不是交易所,不是股票,不是黄金,是“链上货币”。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加密货币的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主权”的时代。

而稳定币,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前线”。

讲到这,有没有觉得整个世界的货币体系,正在慢慢重构?

过去是银行为王,现在是钱包为王,过去是央行印钱,现在是协议发币,过去你信国家,现在你信代码。

这就是为什么稳定币这么重要,它背后不是热度,是权力斗争,是国家策略,是全球游戏。

在这个局里,聪明人不追高,也不赌暴涨,他们只做一件事:看清方向,站好位置,别站错队。

因为这一轮,不是散户之间的战争,是国家之间的战争。

而你,就是那个小小的变量。

六、很多人都问我——还能不能进场?

我每次听到这个问题,都觉得有点像——你看到别人在搬金子,你却在问:“现在搬还来得及吗?”

其实你该问的不是“能不能”,而是“你有没有准备好心态”。

我跟你讲个真事。

有个朋友,三年前,手里拿着几千美金,不知道买什么。他天天看币圈K线,哪个涨得猛就追哪个,结果短短半年亏了个精光。他跟我说:“我可能不适合币圈。”

我问他:“你进去的时候,是不是想着一夜暴富?”

他说:“你怎么知道?”

我说:“很简单啊,如果你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那你玩的是币,不是趋势。”

稳定币,不适合你用来投机。

它不涨也不跌,它不像比特币那样坐过山车,也不像山寨币那样一夜百倍。

但你要知道,现在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华尔街的、硅谷的、北京金融街的,都是在围着“稳定币的基础设施”下棋。

它已经不是“某个币”了,它是一整套跨国金融系统的新入口。

所以你问“现在还能不能进场”,我得反问一句:

你是想冲进去炒币,还是愿意在“金融水管”还没修好的时候,先占个工地旁的摊位?

回头你就会发现,真正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往往不是你看到灯亮了才进去的,而是你愿意在黑灯瞎火的时候,先踩好一块地基。

你现在看到的USDT、USDC,已经是“被印出来的美元”。未来,当e-CNY能绕开SWIFT、当GMO日元稳定币成为亚洲清算的一部分,那些提前埋伏的人,也许不用靠“币价翻倍”就能“财富翻篇”。

因为他们手上,握的是下一轮世界金融的电线杆、通信管、变压器。

你没看错——不是在炒币,是在等基础设施落地。

所以我才说:

你要进场,最好不是想着赚钱;而是准备好“蹲十年”的心态,哪怕现在什么都没赚,哪怕朋友笑你“拿个死币”,你也要信得过自己的判断。

有种暴富,不是靠暴力拉盘,而是靠在别人不理解的时候,安安静静地占好坑。

我们今天聊了这么多,不是为了跟你讲哪一个币好,不是要画饼,而是想告诉你:稳定币,不是一个币的事,而是整个世界“货币底层逻辑”的重新洗牌。

历史上,每一次货币规则重构,都会生一批新富人:

金本位变成纸币,有人靠印钞机崛起;

美元霸权替代英镑,产生了“布雷顿森林一代”;

互联网支付起飞,造就了支付宝、Stripe这些金融科技帝国。

这一次,是稳定币,正在悄悄重写游戏规则。

你可能以为你只是没买个币,但实际上,你错过的,是一次历史的转折点。

它不会在你耳边喊话,它只会在某个你没注意到的凌晨,悄悄开始重构所有金融的接口。

而我们普通人,有没有机会?

当然有,但前提是:你得先搞懂方向、认清节点、提前埋伏。

我们不是要变成币圈大佬,也不是要去赌场碰运气。

我们要的,是不再做下一轮金融游戏的看客。

别再等着电视台告诉你“某币翻百倍”,你才后悔“为什么我当时没早一点看懂?”

你要做的,是现在,就开始理解它背后的三件事:

它已经不只是“币”,而是货币系统的工具;

它正在被大国抢地盘,不是小项目玩票;

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基础设施红利”,而不是币价暴涨。

这三件事,搞懂了,你就不怕短期震荡,也不会被“熊市”吓跑。

最后,我想说:稳定币,是给聪明人埋伏用的。

不是每一个币都会暴富,但每一次“转折点”都会造富。

如果你也不想再错过一次时代转弯,那就从今天开始,站在正确的入口处。

订阅我,下一期我们再见。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