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前夜”下虚拟货币问题剖析与我国应对策略

当前,美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美股泡沫与美债危机犹如两座大山,压得美国经济喘不过气来。在此背景下,虚拟货币竟被视作美国的最后“救命稻草”,但事实上,绝大多数虚拟货币,包括大名鼎鼎的比特币,都毫无实际价值,仅仅是一种“赌博工具”。
美股市场近年来呈现出一片虚假繁荣的景象。标普500指数中排名靠前的公司被严重高估,其未来12个月的市盈率,甚至高于20多年前互联网泡沫鼎盛时期。
自2022年底ChatGPT亮相引发股市对人工智能的狂热追捧以来,市场对于泡沫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如今,市场已具备股市泡沫的诸多要素,花旗、瑞银等金融机构纷纷表示,美股正处于形成人工智能泡沫的进程中,未来泡沫破裂的风险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美债危机也愈演愈烈。2025年7月4日,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将美国联邦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至41.1万亿美元。然而,这只是饮鸩止渴,美国国债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1月已达36.1万亿,占美国GDP的比例高达124%。美国国债的利息负担沉重,2024财年利息支出大幅增长29%至1.1万亿美元,占联邦政府总支出的 13%以上,首次超过国防支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未来这一数值还将持续升高,美国国债的可持续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美股泡沫高悬、美债危机难解的情况下,美国试图借助虚拟货币来缓解经济困境。虚拟货币市场具有高度的投机性和流动性,能够吸引全球资金流入。美国期望通过虚拟货币市场,一方面吸引国际资本,缓解国内资金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利用虚拟货币的创新概念,营造经济创新发展的假象,稳定国内投资者信心。
此外,虚拟货币交易不受传统金融监管的严格约束,这为美国金融资本的运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便于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掠夺和风险转移。
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虚拟货币,哪怕是比特币,都没有任何实际价值。货币的本质是基于国家信用背书的一般等价物,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缺乏国家信用支撑,其价格波动完全取决于市场的投机炒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认为比特币是靠故事推动的泡沫,巴菲特更是直言比特币“就是一种赌博工具”。虚拟货币的交易如同“击鼓传花”的游戏,投资者寄希望于以更高价格将其卖给下一个接盘者,最终的接盘者往往会遭受巨大的财富损失。
虚拟货币交易不仅造成大量投资者的财富流失,还导致严重的税收流失。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点,使得税务部门难以对其交易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和征税。许多投资者通过虚拟货币交易逃避资本利得税等相关税收,这无疑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影响了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的公平发展。
面对虚拟货币交易带来的诸多危害,我国必须果断采取最严厉的措施进行打击。
虚拟货币交易中,人民币与美元的稳定互换为资金的跨境流动和非法交易提供了便利。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操纵人民币与美元稳定币的交易,进行套利和洗钱等违法活动。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金融机构和支付平台的监管,严禁任何机构参与人民币与美元在虚拟货币交易场景下的互换业务。对于提供人民币与美元稳定币互换的机构和个人,要依法予以严惩,从资金流通环节切断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资金链条。
此外,众多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瞄准我国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向我国公民提供非法金融服务。这些交易所不受我国法律监管,存在极大的风险,严重损害我国公民的财产安全和国家金融秩序。
我国应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及其他国家执法机构的合作,建立跨境执法协作机制,对向我国公民提供服务的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进行调查和打击。通过司法协助等手段,查封相关交易平台,冻结涉案资金,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坚决遏制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