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货币论坛隆重开幕 聚焦“地缘经济风险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
大湾区经济网7月27日报道(编辑 张琼)7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南开大学国家创新与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25国际货币论坛”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论坛主题为“地缘经济风险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策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围绕地缘经济风险、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加密货币、数字金融等议题展开研讨。本次论坛线下参会者共500余人,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50万。
上午举行的“开幕式暨‘人民币国际化课题成果’发布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致开幕词,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发布2025人民币国际化课题成果并进行解读。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主持。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巴基斯坦央行原行长亚辛・安瓦尔,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开幕致辞中指出,面对地缘冲突升级、保护主义回潮、金融动荡加剧等外部冲击,全球治理呼唤新方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时强调,要完善全球金融治理,建设稳定型世界经济,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目前以高水平金融开放和稳慎人民币国际化,维护多元货币体系,已成为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希望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在长期坚实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携手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开新路、谱新章,为全球金融治理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贡献方案。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正重塑全球经济发展进程,数字货币已成为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核心变量。他强调,个别国家强推单极化稳定币将因“背离多极格局、放大传统金融风险、美债美元震荡外溢、传统货币错配风险增加新传导渠道、监管真空”五大隐患而加剧系统性风险。呼吁坚持“价值本真性、系统稳健性、普惠包容性”三大原则,推动央行数字货币与合规稳定币协同发展,共建多边数字货币流动性互助网络,携手“全球南方”构建平等互惠的数字丝绸之路,塑造包容普惠的全球数字货币金融新秩序。
(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
IMI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王芳发布2025人民币国际化课题成果并进行解读。2025人民币国际化课题成果《不断深化的地缘经济风险》通过概念辨析、风险溯源和效应分析,对地缘经济风险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学理化研究。报告构建了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变革来有效应对地缘经济风险冲击的分析框架,并揭示其内在特征和影响机制,进而将应对地缘经济风险冲击与人民币国际化链接起来。报告遵循“问题—影响—对策”的研究逻辑,指出当前地缘经济风险源于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内部矛盾的集中爆发,并将持续深化;其负面溢出效应已波及我国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及国际贸易投资体系、全球供应链与国际金融市场。有鉴于此,报告提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以此带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缓解地缘经济风险的重要方向;而数据亦显示,地缘经济风险指数上升时,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同步上升,全球支付体系和官方储备货币亦呈现多元化调整。为应对中心国家发起的地缘经济风险冲击,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外围国家应从中美战略竞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等视角寻求地缘经济风险的根本解决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
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
在随后进行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表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暴露出诸多问题,需坚持推进全球金融体系的治理改革。他强调,这包括改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减少货币政策负面溢出、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以及反对金融霸权。他指出,面对不断扩大的地缘经济风险,要加快推进全球金融体系的治理改革,推进货币多元化,发挥二十国集团的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合作。
(巴基斯坦央行原行长亚辛・安瓦尔)
巴基斯坦央行原行长亚辛・安瓦尔表示,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重构,中美将共同驱动变迁,保护主义等加剧不确定性。贸易、技术、资源、气候风险是四大关键影响领域,贸易上,关税有破坏性,区域整合成趋势;技术方面,中国在多领域领先,可解决普惠问题;资源上,石油和稀土的分布与争夺影响深远;气候风险需大量投资,中国绿色转型领先。最后,金融领域协作对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认为,稳定币具备创新金融便利的作用,但也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美国希冀捆绑稳定币与美元,以维系全球货币金融霸权。若美国无法改善双赤字,或影响其币值稳定性。香港稳定币在满足条件时可放宽境内准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有必要跟踪以美国为代表的去中心化金融市场的动态,提升中国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强调,人民币国际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核心标志,这需要以市场化、法治化和制度稳定性为基础。法治完善和信心稳定是根本前提,需通过系统性改革进一步巩固国家软实力。人民币国际化需突破传统路径,探索“第三条道路”。发展中国资本市场需聚焦三方面:供给端优化资产质量,资金端扩大长期资金入市,制度端强化法治,同时与资本市场开放相辅相成,通过国家战略协同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
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主持。
(开幕式会场全景)
当天下午,四个主题论坛同时举行。
(主题论坛一会场全景)
主题论坛一“地缘经济风险研究成果报告会”由人民币国际化课题组王博和钱宗鑫分别主持上下半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钱宗鑫,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道平,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李力,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夏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谭小芬,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助理教授王景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陆利平先后进行主题报告。《世界经济》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曹永福,《南开管理评论》编辑部主任周轩,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经济与政治研究(英文)》(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执行主编何青,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应用经济学评论》编辑部主任孙三百,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南开经济研究》编辑杨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主编杨其静,《国际金融研究》编辑郝毅先后对主题报告进行点评。
(主题论坛二会场全景)
主题论坛二“数字货币对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挑战”由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李泽广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实践教授及副院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专家组成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HashKeyGroup 董事长兼CEO肖风博士,香港大学副校长、金融学讲座教授林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长江,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范小云先后发表主题演讲,围绕稳定币等数字货币的底层逻辑与影响和全球货币体系调整下中国的应对之策等主题,就数字货币对货币主权冲击、对全球金融体系稳定影响及中国应对路径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探讨。
(主题论坛三会场全景)
主题论坛三“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历史、现状与未来”由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主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融资与资金管理局局长金中夏,国际清算银行(BIS)原高级经济学家赫伯特·波尼施(Herbert Poenisch)发表主旨演讲。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家一级教授王国刚,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海南国际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博,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所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汪昌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IMI副所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曲凤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徐德顺等嘉宾围绕“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
(主题论坛四会场全景)
主题论坛四“金融大模型创新与应用闭门研讨会暨《2025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报告》发布”,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金融科技50人论坛联合主办,腾讯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协办。会议伊始,邀请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腾讯研究院副院长、金融科技50人青年论坛首席召集人杜晓宇致开场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郭彪担任主持人。毕马威变革咨询数字化转型业务牵头人柳晓光代表课题组发布《2025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报告》。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王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原首席信息官高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执行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对报告做专业点评。稍后的行业交流环节,来自中国信通院规划所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王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邱志刚,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姚泽宇,光大科技有限公司大数据部副总经理田江,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李晶、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楚仪围绕“金融业正深度拥抱AI普惠,战略驱动与价值导向的双轮模式显著加快大模型应用进程,推动金融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等做分享与交流。
据悉,国际货币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设立的国际性年度论坛,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四届。论坛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并对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论坛吸引了来自欧、美、亚、非等地区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国际货币论坛自举办以来,不仅关注国内金融热点,更有国际视野的延伸展望,聚焦人民币国际化,探索国际金融格局变迁。论坛紧跟时代潮流,关注前沿领域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贯通。
本文首发大湾区经济网《2025国际货币论坛》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