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90 亿比特币被抛售,上古巨鲸离场,信仰要崩塌了?
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大屏前,我看着比特币价格在 11.9 万美元附近跳动,很难想象就在几天前,一笔 8 万枚比特币的抛售居然没让它跌穿 11 万 —— 要知道,这堆 “数字黄金” 价值 90 亿美元,够买下 3 个推特(现在的 X 平台)。更让人唏嘘的是,卖家是比特币诞生初期就入场的 “上古巨鲸”,当年花几美分买的币,如今套现成了真正的亿万富翁。

一、90 亿交易背后:从几美分到 11 万美元的财富神话
(一)“中本聪时代” 的成本有多低?
这笔交易的卖家,是 2010 年前后就开始囤币的 “元老”。那时比特币还没人当回事,有人用 1 万枚比特币换了两个披萨,现在这笔钱能买 2000 架私人飞机。这位巨鲸当年的成本低到离谱 —— 按公开数据,2011 年比特币均价 1 美元,2012 年才涨到 13 美元。也就是说,8 万枚比特币的总成本可能不到 100 万美元,现在翻了 9000 倍。
Galaxy Digital 的交易员透露:“卖家是为了遗产规划,把数字资产分给继承人。这种情况很常见,早期持币的老人不少,他们的子女更愿意换成现金或股票。” 在迈阿密的加密货币律所,律师王先生展示着一份遗嘱:“有个客户把 10 万枚比特币分成 3 份,儿子要现金,女儿要房产,孙子坚持要比特币,我们得帮他们把币转到不同钱包。”
(二)为什么价格没崩?
按理说,抛这么多币足以砸穿市场,但比特币反而涨了 5000 美元。秘密在于 “场外交易”——Galaxy Digital 先找好买家(据说有对冲基金和家族办公室),私下完成交割,没直接砸向交易所。就像你家有 100 套房要卖,不会直接挂中介,而是找个大老板打包买走,这样房价不会跌。
更关键的是,现在比特币的盘子太大了。它的总市值超过 2.3 万亿美元,90 亿只占 0.4%,就像往西湖里倒一桶水,掀不起大浪。一位分析师开玩笑:“要是 2017 年抛这么多,能让比特币跌 90%,现在机构接盘能力太强了。”
二、社区炸锅:是正常套现还是信仰崩塌?
(一)“元老离场 = 信仰崩塌?”
加密分析师斯科特・梅尔克在 X 平台上的话点燃了战火:“连最老的信徒都套现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神话还能信吗?” 下面的评论吵成一团 —— 有人晒出自己的持仓证明:“我 10 年没卖过 1 枚,信仰还在!” 也有人吐槽:“说穿了就是赚钱工具,谈信仰太虚伪。”
在比特币早期论坛 Bitcointalk 上,老用户 “中本聪的邻居” 发帖回忆:“2013 年我们讨论的是‘如何用比特币颠覆银行’,现在全在算‘今天赚了多少美元’。” 这种落差让不少人觉得,比特币已经从 “反抗金融霸权的武器”,变成了华尔街基金的 “新玩具”。
(二)遗产规划背锅?真相没那么简单
支持 “正常论” 的人抓住了 “遗产规划” 这个点。在纽约的加密货币峰会,一位家族办公室经理说:“美国老人对数字资产很警惕,总觉得‘存在电脑里不安全’,换成现金留给子女很正常。” 数据显示,2024 年加密货币遗产规划业务增长了 300%,不少早期持有者都在做类似的事。
但反对者更在意 “象征意义”。他们翻出 2010 年那位用比特币买披萨的程序员的采访:“当时我们觉得这东西能改变世界,不是用来当遗产的。” 这种争论的本质,是比特币的 “身份危机”—— 它到底是货币、资产,还是一场社会实验?
三、比特币的终极拷问:当 “去中心化” 遇上华尔街
(一)机构进来了,散户玩不起了
现在的比特币市场,早已不是散户的天下。灰度比特币信托持有 64 万枚,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都在给客户推比特币 ETF。普通投资者想买 1 枚比特币,得花掉两年工资(美国中位数年薪 5.7 万美元),而机构可以通过杠杆轻松囤货。
这种 “机构化” 让比特币越来越像黄金 —— 价格稳定,但链上交易少了。2024 年比特币日均链上交易 100 万笔,比 2021 年巅峰时少了 40%。矿工老张抱怨:“现在靠交易费赚钱太难了,全靠区块奖励,等 2028 年再减半,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去。”
(二)是进化还是背叛?
支持者觉得机构化是好事。“能被华尔街认可,说明比特币成功了。” 高盛的分析师在报告里写道,“就像黄金从部落信物变成央行储备,比特币也在成熟。” 现在企业国库持有的比特币超过 200 万枚,特斯拉、微软都把它当 “数字现金”。
但老信徒觉得这是背叛。“中本聪发明比特币,就是为了摆脱美联储和银行,现在倒好,全成了他们的菜。” 在比特币挖矿圣地四川,一位矿场主关掉了部分机器,“以前觉得挖的是信仰,现在挖的是美元,没劲了。”
总结
交易本质:90 亿抛售是早期持有者的遗产规划,成本极低,属于正常财富传承,而非看空比特币。
社区分歧:争论焦点在于 “信仰 vs 资产”,元老离场被部分人视为去中心化精神的弱化。
机构化影响:华尔街入场让比特币价格更稳定,但链上活跃度下降,挖矿生态面临挑战。
未来隐忧:2028 年挖矿奖励减半后,仅靠交易费能否支撑网络安全,仍是未知数。
站在硅谷的加密货币博物馆,看着展示柜里 2010 年的比特币硬盘,突然明白这场争论的意义 —— 比特币的价值从不是 “永不下跌”,而是它真的从一个极客玩具,变成了能影响全球金融的资产。至于是信仰还是工具,或许就像有人信黄金能避险,有人只把它当首饰,答案从来不止一个。而那位套现的巨鲸,可能只是换了种方式守护财富,毕竟对老人来说,让子女稳稳拿到钱,比什么 “去中心化信仰” 都实在。
免责声明
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文章内容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认真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