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肖锦

进入7月中旬,关于稳定币概念的情绪正如坐过山车:与6月初市场狂欢的氛围相比,近期国内多地金融监管机构针对炒作稳定币概念用以非法集资的情况进行了多条风险提示。其中明确表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法律风险。

稳定币的市场情绪并不稳定。在此背景下,稳定币的“稳定”与否需要进一步追问。

锚定资产的稳定性要稳定

追本溯源,稳定币于2014年诞生,意为解决法定货币与加密资产交易时价格不稳定的问题。这也就是说稳定币是一种特殊的加密货币,其价值通常与某种相对稳定的外部资产挂钩,从而保持价值稳定。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报告,稳定币分为三类:一为法币支持型稳定币,以短期美元计价资产为储备,占市场主导且资产结构类似货币市场基金。二为加密资产支持型稳定币,以加密货币为抵押品,其中“去中心化稳定币”依赖智能合约管理抵押物。三为算法支持型稳定币通过算法调节供应锚定价格,但易受市场信心影响存在系统性风险。

此番引起市场关注的稳定币概念是第一类法币支持型稳定币,以CIRCLE公司发行的币种USDC为代表。其他两类稳定币,特别是算法支持型稳定币均在发展中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爆雷”:2022年5月9日至10日期间,彼时按市值计算为第三大稳定币的UST价格暴跌,原本与美元1∶1锚定的价格跌破了10美分并完全失去了与美元的挂钩。

从实践上看,通过法币背书,稳定币、加密货币以及加密资产投资的创新与安全性似乎得到了平衡:目前全球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稳定币是包括USDC在内的美元稳定币,数量占到全球稳定币市场的95%以上。美元稳定币最重要的抵押品就是被普遍认为避险属性突出的短期美国国债。

“然而,该类资产的稳定性并非绝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表示,正常情况下,短期美债的价格是比较稳定的,而在特定情况下,假定美元国内利率显著上升或者美国爆发了财政危机,短期美债的市场价格可能大幅下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抵押品跌破面值必定会引发挤兑。稳定币体系既缺乏最后贷款人支持,也不具备存款保险机制,挤兑风险可能迅速放大。与线下银行挤兑需物理排队不同,线上挤兑呈现“闪电式”特征,资金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撤离,从而进一步加剧风险。

“稳定币若不能维持币值稳定,即失去存在意义,故其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通过多重安排确保价格锚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常务副书记、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晋斌表示,稳定币的根本在于“稳定”,而稳定的核心在于:其一,储备资产质量必须高;其二,赎回规则必须透明且具强制约束力;其三,全过程须充分保护消费者利益。

支付合规成本不容忽视

目前,获得市场普遍认可的稳定币使用场景是跨境支付。传统SWIFT结算需支付约5%的费用,且结算周期长达数日;而采用稳定币结算,费率可降至1%以下,同时资金在一至两小时内,甚至秒级可到账。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结算效率。从落地到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在监管视角下,稳定币的支付效率并不突出。

张明表示,美元稳定币当前之所以能够实现瞬时到账且费用极低,核心原因在于其合规审查尚未充分覆盖客户身份识别(KYC),反洗钱(AML)及反恐融资(CFT)审查环节。因此,数字稳定币面临成本效率与合规深度之间的权衡:一旦各国监管机构将其纳入既有的跨境监管框架,逐层叠加的合规要求势必侵蚀其现有的时间与成本优势,最终使其运行特点逐渐趋近于当前银行主导的跨境支付清算路径。

“支付只是市场主体经营中的一个环节,最终是为了获取以法定货币计价并以法定货币体现的收益。”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此前表示,“稳定币最终必须上岸兑现为法定货币,并计入银行账户以获取利息收入。”

刘晓春认为,跨境支付中不同币种的兑换不是稳定币所能解决的,最终还是要通过银行清算体系来实现。由此可见,稳定币的真正成功,不是脱离银行体系,而是必须与银行体系高效无缝对接。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此前强调,稳定币并非投资或投机工具,而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支付手段,本身并无升值空间。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界面,其预期更广泛的应用正使风险管控成为国际监管焦点,妥善应对其内在及外溢风险至关重要。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都推出了针对稳定币的法规,将稳定币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对稳定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等各个环节进行限制,确保其合规运营。比如,欧盟、美国和中国香港对于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均接近0,但对于稳定币的发行机构要求准备金率为100%。

“若统一按1∶1法定货币储备并纳入监管,再冠以新币名既无必要、亦增加成本。”管涛说,“合规要求、流动性与信用风险、寡头竞争及监管负担将压缩绝大多数发行者的生存空间。稳定币的发行者纳入监管以后,合规成本将大幅上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