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质押机制到治理权力,Infrared如何牢牢掌控熊链生态?
自Berachain主网启动以来,Infrared迅速崭露头角,成为生态系统中流动性质押(Liquid Staking)领域的关键协议。凭借独特的产品设计、完善的经济模型整合,以及对Berachain底层“Proof of Liquidity”机制的精准契合,Infrared不仅成为用户质押的重要通道,还在协议收益、治理权重和生态协作等方面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从投资与研究的角度来看,Infrared现阶段的市场地位及其未来发展潜力均值得深入分析。

Berachain经济体系中的关键参与者
Infrared的核心优势首先来源于其对Berachain独特经济机制的深度融合。Berachain采用双代币模型(BERA和BGT)的Proof of Liquidity(PoL)机制,协调网络安全、流动性提供和治理参与。而Infrared的三大核心产品——流动性质押代币(iBGT、iBERA)以及PoL金库(Vault)——全面覆盖了该机制的核心价值流通节点。正因如此,Infrared成为少数能够系统化捕捉BGT发行规模的协议之一,而作为治理代币的BGT,其长期价值与生态发展紧密相连。
数据显示,Infrared目前掌控着大约80%的BGT日均发行量,换言之,每产生的10枚BGT中,就有8枚通过Infrared的质押或金库产品分发给用户。这一市场主导地位不仅提升了协议的收益能力(年化总毛利高达8500万美元),还使其成为Berachain治理体系中的核心枢纽——凭借iBGT持有者的投票权,Infrared间接左右着生态内重要协议的决策走向。
产品设计构筑的竞争护城河
Infrared的竞争壁垒源于其产品组合的独特不可替代性。相比同类方案,其流动性质押代币iBGT在二级市场长期保持溢价交易,背后有两大驱动力:一是iBGT高流动性显著降低用户退出阻力,二是其收益分配机制(80%的BGT发行奖励给iBGT持有人)激发了持续的需求。例如,iBGT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中的滑点远低于竞品,同时质押年化收益率也优于平均水平,这种“低门槛高收益”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追求高效回报的资金。
此外,Infrared的PoL金库进一步增强了其收益获取能力。通过自动复利机制和跨协议整合(如与Pendle的收益分级、Beraborrow的借贷组合),这些金库为用户带来了无需主动管理的额外收益机会。作为Berachain DeFi生态中的关键“收益聚合器”,Infrared已成为基础模块——当前包括Kodiak、Dolomite等领先协议均选择Infrared作为其流动性或治理代币的发放渠道,进一步强化了其网络效应。
收入结构与增长循环
从财务层面来看,Infrared已构建了可持续盈利的闭环体系。即便在Berachain早期网络活跃度有限的阶段,协议依然维持约40%的市场份额,并预计2025年净利润将达800万美元。其收入多元化来源于质押手续费、金库管理分成及BGT激励的再分配,构成了稳固的收益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Infrared在生态资源上的战略投入。截至目前,协议已投入超250万美元用于投票激励,旨在提升iBGT的治理影响力。这种“收益-再投入-市场份额扩张”的良性循环形成了强劲的增长飞轮:市场占有率提升带来更多BGT的捕获,吸引更多用户及合作伙伴,最终反哺协议收益。类似模式已在成熟公链如以太坊(Lido)和Solana(Marinade)中得到验证,而Infrared凭借Berachain的先发优势,有望轻松复制这一成功路径。
生态协同与未来拓展潜力
Infrared的成长空间远不止于质押业务本身。随着Berachain生态不断扩大,其作为BGT主要分发渠道的地位将日益凸显。例如,新项目在提交治理提案以争取社区支持时,必须与iBGT持有者建立合作关系;同时,DeFi协议若需引入流动性,也可以直接整合Infrared发行的质押代币。这种需求推动了协议之间的深度绑定——目前已有多个团队将Infrared纳入其经济模型设计,借助iBGT的质押奖励提升用户黏性。
展望未来,Infrared有望通过两条路径实现进一步扩展:一是横向增加验证节点数量,增强网络安全并分散系统风险;二是纵向开发专业化的金库产品(如针对稳定币或LP代币的定制优化策略),以满足细分市场需求。若Berachain的总锁仓量(TVL)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Infrared作为核心流动性枢纽的估值逻辑将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