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热潮下的新思考



未来,稳定币进入监管合规框架后,传统跨境支付所应付出的各项成本也将施加于稳定币。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稳定币跨境支付的成本优势
文 | 赵鹞2025年6月6日,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6月17日,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稳定币监管法案。当前,USDT(泰达币)、USDC(美元硬币)等挂钩美元的稳定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各国央行正研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CBDC),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各类代币(tokenisation),呈现出一幅丰富多元的数字货币生态图景。上述消息已然掀起一轮稳定币讨论热潮,也带来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全球数字货币浪潮下,中国是否需要发展稳定币?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首次提到“稳定币”,并指出,其“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同时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金融科技领先国家,中国应该如何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创新。比如,在“批发-零售”双层体系中,除了科技公司,银行金融机构发行具有离岸人民币性质的存款代币(亦称存款货币通证化,不同于私人稳定币)是否为值得探索的方向?责编 | 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