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行动计划”加码AI竞赛,先朝拜登政策“遗产”开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赖镇桃报道
早前花重金支持特朗普竞选、在华盛顿游说的硅谷巨头们,似乎终于等来了“饼”的兑现。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白宫7月23日发布一份人工智能(AI)行动计划,列出特朗普政府未来将采取的数十项联邦政策行动。特朗普当天签署多项与该计划相关的行政令,涉及推动数据中心的快速建设、出口美国人工智能产品等内容。
“不能用‘愚蠢甚至荒谬’的规则来阻挡科技进步,管理AI的规则必须是明智的。”特朗普当天在华盛顿特区发表讲话时说道。显然,话里话外都是在暗讽前任过度监管、阻碍AI发展。
当然,一脉相承的是,这项行动计划还被寄予了不小野心——巩固美国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以保持对中国的领先地位。
但年初,特朗普政府雄心勃勃宣布的“星际之门”,经历了各种内斗之后,5000亿美元的AI基建项目已被悄然降级为年底在俄亥俄州建设“小型数据中心”,似有烂尾嫌疑。
如今,白宫再制定行动计划,放出宽监管、兴基建、扩出口“三支箭”,能为美国在AI竞赛里挣得多少筹码?
去拜登化特朗普政府近日正式发布的AI行动计划,实则酝酿已久。
据环球时报援引媒体报道,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对AI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承诺要解除前任政府设置的“繁琐”监管,以释放AI创新潜力。
正式上任后,特朗普立即废除了拜登政府于2023年发布的一项行政命令,同时下令制定一套新的政策框架,也就是本周三发布的“AI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安邦智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赵至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这份AI行动计划有两个主要意图,一是废除前任政府关于AI的计划,也就是“去拜登化”,让从今以后美国的AI政策都与特朗普团队挂钩。这体现在行动计划里减少繁琐的流程,摒弃民主党宣传的多元化等方面。另一层考虑,就是在战略上延续了一直以来的科技竞争,特别是AI竞争,因为这是最体现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领域。
这份长达23页的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一是监管松绑,强调美国需要在创新方面领先全球,将专注于移除繁文缛节,并重新提出阻止各州监管AI的想法。二是加快AI基建,强调改革许可规则以简化新建数据中心的建设流程,同时专注于电网现代化。三是扩大出口,强调向全球推广美国AI的重要性,以防止其他国家依赖中国的AI模型或芯片。
“行动计划可以说是美国科技政策的一个重大转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谭笑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也并非突然的转向,近一两个月从黄仁勋访华、政府放松对大公司管制都可以看出征兆。对比拜登执政时期,特朗普政府明显想要塑造一套新的战略,其思路也透露出明显的共和党风格,首先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弱监管,突出美国公司在战略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非像拜登时期侧重AI治理和大公司监管。其次是在出口管制政策上,对比前任一味地收紧封锁,特朗普政府对于非尖端芯片,反而鼓励其进入中国市场,支持美国企业争夺更多市场份额和用户,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反哺研发。
“在科技竞争方面,拜登政府习惯借助行政力量,特朗普政府则希望调动美国科技公司。”谭笑间谈道。
放松监管和出口,自然也是科技公司们斥重金斡旋的结果。有媒体统计过,自今年年初以来,有500多个组织就人工智能政策积极游说美国国会和白宫。据OpenAI年初提交的文件披露,这家公司2024年在政府游说方面的支出达到176万美元,仅在去年最后三个月就花费了51万美元。但与大公司相比,仍属小巫见大巫——Meta去年在游说上的花费超过2400万美元。据环球时报援引媒体报道,“AI行动计划”的核心框架,正源自支持特朗普竞选的硅谷科技领袖们在播客中反复探讨的构想。
数据中心淘金热升温虽然“AI泡沫论”的声音不时响起,但资本市场仍在坚定且狂热地为AI信仰充值,且基本只愿投AI。
据创投数据公司Tracxn的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国金融科技融资量下降了42%,至105亿美元,软件服务和加密货币也出现了急剧的回落。但PitchBook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I初创公司在美国筹集了1043亿美元,几乎与2024年全年的1044亿美元总额相当。而且,上半年美国风投资金中,近三分之二都流向了人工智能,高于去年的49%。
大厂拿到天量的AI融资后,又基本把钱砸向了三个方向——模型研发、建数据中心、抢人。
今年以来,硅谷巨头们建数据中心,如一场军备竞赛般狂热。OpenAI在1月宣布与软银合作组建“星际之门”,最近又官宣联手甲骨文,扩建4.5GW数据中心。这周一,扎克伯格宣布Meta将投资数千亿美元,建设几座大型数据中心,用于支持其人工智能的发展。谷歌也不甘示弱,周二宣布未来两年将在美国最大电网覆盖的多个州投资25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显示,近年全球数据中心爆发式增长,仅美国一个国家就占据了全球45%以上的数据中心。
但在美国建数据中心,通常有两个问题令人头疼——能源和环评。先说能源,数据中心经常被称作“现代电老虎”,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左右,美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会接近于全美家庭总耗电量的10%,但科技公司抱怨缺电、能源基建跟不上,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马斯克5月就曾警告,到2026年年中,美国可能面临与AI发展相关的电力供应问题。谷歌能源市场开发和创新全球主管曾在2月坦言,在日渐激烈的AI竞赛中,美国正在经历一场电力“产能危机”。
数据中心增加的碳排放、大量用水问题,则经常触发层层审批,甚至引发当地民众、环保组织抵抗的顾虑。马斯克的xAI原本计划在孟菲斯建设数据中心,至今还因为空气污染的问题官司缠身,谷歌可能也会因为不能准确报告数据中心的用水来源,而被起诉。
重重阻力下,硅谷公司们即使有钱,建数据中心的进度也总不如人意。
但最新的AI行动计划里,一句“建吧,宝贝,建吧”(Build, Baby, Build),大有给数据中心开绿灯的意味。该计划提出,推动核能、地热能和聚变发电的快速增长,优先考虑“可靠、可调度的电源”,以满足人工智能贪婪的电力需求。
同时,行动计划指示要消除或修改“多样性、公平、包容性以及气候变化的要求”,避免阻碍AI发展。这样的规定还下沉到州,提出美国联邦政府不应将AI相关拨款分配给那些制定繁琐法规、浪费资金的州,建议联邦机构在拨款决策时考量各州的AI监管环境。
金融公司Raymond James的分析师认为,“顺风”即将到来,这将提振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网络安全提供商、半导体和能源基础设施公司以及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教育和劳动力公司。
“行动计划本身是一份很务实的政策框架,基本就是科技公司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政策需要松绑就放松。当然,最终目标能实现多少,还是有很多变量。”谭笑间表示。
“星际之门”项目的开局坎坷,折射出现实挑战之艰。赵至江表示,AI基础设施建设并非一纸命令便能立马落地,其背后的复杂性不输其他大型基建项目。众所周知,美国基建也经常陷入“提案说得好,实操很困难”的矛盾。“星际之门”进展缓慢,主要受软银和OpenAI内部利益冲突、成本与外部压力上升影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还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对钢铝、网络设备、冷却系统等硬件加征“对等关税”,导致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大涨,所以令项目难以开展。
出口管制转向?日前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访华吸引了不少目光。据新华社报道,黄仁勋在会见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政府已经批准相关出口许可,英伟达即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
这周发布的AI行动计划,也提出扩大美国人工智能的出口,商务部和国务院将与工业界协调,向盟国提供安全的、全栈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标准。
“黄仁勋访华时的一些言论反映出,他日常和中国的科技公司保持着密切接触,对国产技术的发展有着比较充分的了解。所以他会流露出些许着急的心态,担心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在计算芯片等硬件领域也不再领先。所以对比拜登政府的一禁了之,特朗普政府可能有所调整,针对一些具体的非前沿技术和产品,会朝更加有利于维护美国公司市场优势的方向,放松管制。但是值得国内高度关注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前段时间发言称‘卖给中国人足够多的东西,让他们的开发人员沉迷于美国的技术堆栈’,部分反映出美国科技竞争的新战略。”谭笑间表示。
行动计划宣称要将美国打造成“人工智能出口强国”。
在赵至江看来,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虽可能更加灵活一些,但也会维持底线,有一个框架性管控。具体来看,美国可能希望通过出口技术,和盟友国家形成一个AI网络,构建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AI生态系统。这种计划很可能要把中国排除在外。美国意图通过“对内和对盟友放松,对对手实行精准封锁”的方式,在AI竞赛中实现边界清晰、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美国的AI焦虑,或许也有现实根源。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美国在私营部门的人工智能投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达到1091亿美元,中国只有93亿美元。但是,2024年,中国提交了约30万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约占全球申请的70%,而美国只提交了约6.78万份。
据美国公共政策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的数据,中国在培养顶级研究人员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中国培养的数量占全球总数的47%,而美国为18%。
“所以现在看到,特朗普政府试图推动的是美国技术的应用对华管制放松,而不是放松技术对中国的出口。这里面是有本质区别的。”谭笑间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