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最热门商业策略:买入加密货币,但有什么风险呢?
小型企业正募集数十亿美元,用于购买比特币及其他更小众的加密货币。这会出什么岔子呢?
这是今夏最热门的交易。企业们不是在募集数十亿美元用于业务投资或招聘员工,而是用来购买比特币以及一种更小众的加密货币。一家日本酒店运营商、一家日本半导体制造商、一家法国玩具制造商、一家佛罗里达州的美甲沙龙连锁、一家电动自行车制造商 —— 它们都在把现金投入加密代币,推动各类数字货币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只要有消息称某家新公司计划买入加密货币,其股价就会飞涨,进而促使其他公司考虑加入这场狂热。
自 6 月以来,据加密货币咨询公司 Architect Partners 统计,已有 98 家公司宣布计划募集超 430 亿美元,用于购买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今年以来,用于此类目的的募集资金已近 860 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 2025 年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融资额,根据 Dealogic 的数据,是其两倍之多。

从图表(基于公司宣布的用于购买加密货币的资本计划数据 ;来源:Architect Partners )可以看到,2024 - 2025 年 7 月,企业为购买加密货币每月募集的资金呈显著上升趋势,2025 年 7 月达到 183 亿美元 。
各方观点与质疑
怀疑论者表示,企业纷纷买入加密货币的热潮,表明市场已过热。加密货币,尤其是小众币种,向来以高波动性著称,其期货合约的存续期也不确定。他们疑惑,投资者为何要购买一家投身加密货币、自身却可能因低成本交易所带来的波动而陷入困境的公司股票,毕竟投资者自己就能在行情低迷时买入加密货币,通过低买高卖获利,还能灵活转换投资其他标的。
也有人指出,许多此类公司的价值远高于其持有的加密货币价值,若投资者愿意为 1 美元加密货币支付 2 美元,那这些公司就像 “印钞机” 。
这股热潮也吸引了大牌银行家、投资者及其他大型机构纷纷涌入。例如,资产管理巨头资本集团(Capital Group )、对冲基金 D1 Capital Partners 以及投资银行 。
公司加密货币操作实例
追溯到 2024 年,那些押注加密货币的公司,背后有加密货币支持者的推动,比如风险投资公司 Galaxy Digital 的迈克・诺沃格拉茨(Mike Novogratz ) 、加密货币投资公司 Pantera Capital 的丹・莫尔黑德(Dan Morehead ) ,还有 MicroStrategy 的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 ) 。
以 Strategy CEO 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 )为例,多年来他一直鼓动企业买入比特币。他推动 Bittim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公司计划募集 2.5 亿美元购买比特币 。
再看 Tron 公司,其股价今年以来走势波动 (图表展示了 Tron 公司股价从 2025 年 1 月到 7 月的变化 ,1 月时约 12.5 美元,后续有波动 ) 。该公司聘请了对加密货币友好的董事会,这些董事会成员无视监管规定,让公司陷入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争议。尽管加密货币在某些时候是不错的投资,但也可能在最糟糕的时候变成烫手山芋,若公司持有这类资产,可能会成为负担 。
近期,企业还热衷于将部分资金投入比特币期货,而非直接购买比特币,这是一种相对新颖的策略。企业宣称,这样做能让它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上下注,又无需承担存储加密货币的安全风险。不过,也有公司因这类操作陷入困境,比如一家法国半导体公司,因加密货币相关交易损失超 4300 万美元,导致股价暴跌 。
企业策略与潜在风险
企业采用的加密货币策略五花八门,有些公司甚至将几乎所有资金投入加密货币,期望借此在加密货币热潮中获利。但这种策略风险巨大,若加密货币市场崩盘,这些公司可能遭受重创 。
以一家美国公司为例,其首席执行官宣称要 “成为地球上最牛的加密货币企业” ,但市场变化难测,加密货币本身的高波动性,以及企业过度依赖加密货币带来的经营风险,都让这种策略充满不确定性 。
还有企业,如美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在加密货币投资上尝到甜头后,不断加大投入。但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关注也与日俱增,未来可能出台的监管政策,也会给这些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
持续的狂热与未知未来
尽管存在诸多风险,企业买入加密货币的热潮仍在持续。从大牌投资机构到小型上市公司,都想在加密货币的热潮中分得一杯羹。但加密货币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经营与加密货币投资之间的复杂关联,让这场狂热的未来充满变数 。
企业加密货币行动背后的推动力量
这些押注加密货币的公司,背后有加密货币支持者的推动,比如风险投资公司 Galaxy Digital 的迈克・诺沃格拉茨(Mike Novogratz ) 、加密货币投资公司 Pantera Capital 的丹・莫尔黑德(Dan Morehead ) ,还有 MicroStrategy 的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 ) 。他们多年来积极推广加密货币,向企业和投资者宣扬其价值。
以 MicroStrategy 为例,该公司长期热衷于加密货币投资。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 )更是不遗余力,将公司大量资金投入比特币,还积极鼓动其他企业效仿。他认为加密货币是对抗通货膨胀、保值资产的有效手段,在他的推动下,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这种新的资产配置方式 。
加密货币策略的多样性与新趋势
近期,企业采用的加密货币策略愈发多样。除了直接购买比特币等主流加密货币,一些企业开始涉足比特币期货等衍生品交易。他们宣称,这样做能让它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上下注,又无需承担存储加密货币的安全风险,比如不用担心私钥丢失、钱包被盗等问题。
还有部分企业,将加密货币投资与公司业务进行绑定。一家美国的科技初创公司,推出了基于加密货币的员工薪酬计划,部分工资以加密货币形式发放,试图以此吸引年轻的技术人才,同时也向市场展示其对加密货币的信心 。
市场波动与企业风险
然而,加密货币市场的高波动性,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风险。一家法国半导体公司,因加密货币期货交易失误,损失超 4300 万美元,股价在短期内大幅下跌,公司市值缩水,还引发了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监管层面的不确定性,也为企业的加密货币策略蒙上阴影。各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态度不一,有的鼓励创新但加强监管,有的则采取限制措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 ,一直在密切关注企业加密货币投资行为,担忧这会给投资者带来潜在风险,未来可能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政策,这将影响企业现有加密货币投资策略的延续性 。
投资者的不同态度
对于企业纷纷买入加密货币的现象,投资者态度不一。部分散户投资者被企业股价因加密货币投资计划而飙升的情况吸引,纷纷跟风买入相关公司股票,期望能从这场热潮中获利。
但也有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保持谨慎。一些养老基金、保险机构等,因受监管和风险承受能力限制,对加密货币投资持观望态度。他们认为,加密货币市场尚未成熟,波动性过大,不适合作为长期稳定的资产配置 。
加密货币热潮的未来走向
这场企业加密货币投资热潮会持续多久,仍是未知数。若加密货币市场继续走高,这些企业可能会获得丰厚回报,进一步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但一旦市场出现大幅回调,众多企业将面临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此外,加密货币本身的技术发展,如区块链的升级、新共识机制的出现,也会影响其价值和市场接受度。企业在加密货币投资上的策略,能否适应这些技术变化,也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
监管压力与企业应对
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壮大,监管机构的目光也越来越聚焦于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 ) 等,都在研究如何对企业加密货币投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一些企业开始提前应对可能到来的监管变化。有的公司聘请专业的合规团队,梳理现有加密货币投资流程,确保符合未来监管要求;有的则尝试分散投资,降低对单一加密货币的依赖,以减少监管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 。
加密货币在企业生态中的角色转变
除了单纯的投资,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加密货币在自身业务生态中的更多应用。一家电商平台计划推出基于加密货币的支付系统,让用户可以用加密货币购买商品,试图利用加密货币的便捷性和全球化特性,拓展海外市场。
还有的制造业企业,考虑使用加密货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以规避传统货币兑换带来的汇率风险和手续费成本。不过,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地,还面临技术兼容性、市场接受度等诸多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