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白富美"的加密货币骗局:湖南株洲警方捣毁电信诈骗窝点
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城区的一处普通居民房三楼,隐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诈骗窝点。2025年,株洲市公安局攸县分局成功捣毁这一通过假装"白富美"进行加密货币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唐某、张某、许某三人。这一案件揭示了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型手法和巨大危害,也展示了警方在打击此类犯罪中的决心与成效。
欺诈陷阱:精心打造的"白富美"人设
这起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采用了精心设计的作案手法,通过塑造"白富美"人设来吸引目标群体。据调查,唐某、张某、许某三人自2025年4月开始,在攸县城区租下居民房三楼作为窝点,通过修图软件将张某美颜打造"白富美"的形象,引诱26岁以上男性添加为好友。
这一诈骗模式并非孤例。在广东深圳一起类似案件中,一名女子通过精心打造的"白富美"身份,欺骗一名留学男青年1000万元。调查显示,这名女子实际上是娱乐会所工作人员,其驾驶的千万豪车是租来的,甚至母亲也是雇用的。这些案例揭示了"白富美"诈骗的共同特征:通过精心编造的人设和虚假身份,获取受害者的信任和情感依赖。
在株洲这起案件中,诈骗分子使用多张境外电话卡注册"探探国际版"、telegram、WHATSAPP、Twitter等社交工具账号实施诈骗。这种跨国作案手法增加了案件侦破的难度,也反映了诈骗分子的精心准备和专业分工。
诈骗手法:从情感操纵到加密货币转移
诈骗团伙的具体作案流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精心设计,以最大化诈骗成功率:
情感建立阶段
诈骗分子首先通过社交软件与目标聊天,营造亲密关系,从而赢得信任。他们假冒"白富美",通过嘘寒问暖拉近与受害人的距离,再大肆炫耀虚假的投资收益。
在长沙的一起案件中,诈骗公司为"业务员"提供了聊天参考话术,一个完整的交友流程分为4天:第一天和对方互相介绍个人信息,第二天分享风景照、健身照并聊聊日常,第三天和第四天开始与对方拉近关系,确定恋人关系,从而彻底取得对方信任。
诱导投资阶段
一旦成功取得信任,诈骗分子便开始诱导受害者购买加密货币。在株洲这起案件中,唐某会让对方购买加密货币(USDT)到Trust钱包内,再通过介绍自己拥有更好的矿场机制、空投奖励等政策,吸引受害人点击含有木马病毒的网站链接。
这种手法与武汉警方破获的一起诈骗案件类似。在该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精心编造的"剧本",对受害人展开嘘寒问暖拉近距离,再大肆炫耀"投资"收益。一旦受害人心动,犯罪嫌疑人就会发送虚假投资网址,诱导受害人购买虚拟货币并注入假平台内投资。
技术控制阶段
受害人在点击链接后,诈骗分子即可通过木马病毒任意转移受骗人Trust钱包内的加密货币(USDT)。这一阶段利用了加密货币交易的匿名性和跨境特性,使得资金追踪变得极为困难。
案件侦破:警方的精准打击
株洲市公安局攸县分局通过缜密侦查,最终锁定了这一诈骗窝点。警方行动迅速,成功抓获唐某、张某、许某三人,现场扣押作案手机30余部,电脑10余台,境外手机卡30余张。
这并非株洲警方首次打击此类电信网络诈骗。2020年,株洲市公安局荷塘分局曾打掉一个披着投资公司外衣,实则进行炒外汇"杀猪盘"的诈骗窝点。初步查明受害人超100人,涉案金额达3.2亿元。这一系列行动表明,株洲警方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持了高度警惕和强力打击态势。
防范提示:警惕加密货币投资陷阱
加密货币诈骗已成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形式之一。株洲警方提醒公众:虚拟货币交易风险极高,且具备与法定货币等同的价值,公民投资和交易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千万当心诈骗分子打着虚拟货币的幌子实施诈骗。
警方还特别提醒,不要轻信所谓的"2025年国家财政部补贴"等福利信息。近期,网络流传所谓《2025年国家财政部补贴》声明的红头文件,发布者声称"补贴仅需扫码即可自查领取"。对此,湖南株洲警方明确表示,这是诈骗,公众请不要相信。
结语:打击电信诈骗任重道远
株洲警方捣毁"白富美"加密货币诈骗窝点的行动,展现了执法部门在打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方面的决心和能力。然而,随着诈骗手段的不断翻新,防范和打击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
从"杀猪盘"到"白富美",从冒充公检法到换外汇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但其本质仍是利用人性弱点和信息不对称实施欺诈。公众需要提高警惕,不轻信陌生来电和网络交友,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个人信息,共同构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安全屏障。
随着加密货币等新型金融工具的普及,相关诈骗手法也将继续演变。这要求执法部门不断创新打击策略,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控,公众提高金融安全意识,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和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