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以 RWA、稳定币为噱头的新型诈骗
警惕以 RWA、稳定币为噱头的新型诈骗
随着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和稳定币在金融创新中的热度上升,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新概念的认知盲区,以 “高收益”“低风险” 为诱饵实施诈骗,需从诈骗套路、识别方法和防范措施三方面筑牢防线。
一、新型诈骗的典型套路
(一)虚构 RWA 资产代币化项目
诈骗分子宣称将房地产、艺术品、大宗商品等现实资产 “上链代币化”,发行所谓 “RWA 代币”,承诺投资者可通过购买代币分享资产增值收益,甚至宣称 “随时赎回、年化收益 20% 以上”。实际上,这些项目往往没有真实资产背书,所谓的 “资产确权文件”“审计报告” 均为伪造。例如,某团伙虚构 “海外豪宅 RWA 项目”,通过伪造房产证和区块链上链记录,吸引投资者购买代币,募资后卷款跑路,涉案金额超亿元。
(二)仿冒稳定币发行 “高息稳定币”
打着 “去中心化稳定币”“超额抵押稳定币” 旗号,发行仿冒 USDT、USDC 的虚假稳定币,宣称 “与美元 1:1 锚定,同时享受活期 5% 利息”。其运作模式实为庞氏骗局:早期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旧投资者 “利息”,一旦新增资金断裂,代币价格瞬间归零。例如,某平台发行 “XX 稳定币”,通过拉人头返利的方式吸引用户,上线 3 个月后突然关闭提现通道,导致数万名投资者损失惨重。
(三)利用跨境金融概念设局
以 “跨境 RWA 交易”“离岸稳定币结算” 为噱头,声称可规避外汇管制,实现 “人民币与稳定币自由兑换”“全球资产一键配置”。实际操作中,要求用户将资金转入指定 “私人钱包” 或 “境外账户”,随后以 “跨境审核”“合规手续费” 为由不断索要费用,最终拉黑用户。这类诈骗常利用受害者对跨境金融流程的不熟悉,编造 “监管豁免”“内部通道” 等谎言。
(四)借助 “区块链技术” 包装骗局
通过搭建虚假区块链平台、伪造交易数据和智能合约代码,营造 “技术可靠” 的假象。例如,某诈骗项目声称采用 “AI + 区块链” 技术管理 RWA 资产,官网展示复杂的技术架构图和 “去中心化节点分布”,但实际上所有数据均存储在中心化服务器,可被后台随意篡改。投资者看到的 “实时收益”“资产市值” 均为虚假数据,目的是诱导追加投资。
二、诈骗项目的识别要点
(一)核查资产真实性与合规性
RWA 项目:要求提供资产权属证明(如房产证、艺术品鉴定报告)、托管机构信息,并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正规 RWA 项目需经过严格的资产确权和审计,例如合规平台会公示第三方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报告。稳定币项目:核实是否有足额储备资产(如 USDC 由 Circle 公司发行,每月披露储备金审计报告),是否在监管机构备案(如香港持牌稳定币需通过金管局审批)。警惕未公示储备信息、宣称 “算法稳定” 却无抵押的项目。(二)警惕 “高收益”“无风险” 承诺
RWA 和稳定币的核心价值是资产流通和风险对冲,而非 “高收益”。正规稳定币仅作为交易媒介,不承诺利息;RWA 代币的收益与底层资产挂钩,存在市场波动风险,年化收益通常不超过 10%。凡是宣称 “保本保息”“年化 15% 以上” 的项目,极可能是诈骗。
(三)识别技术包装下的漏洞
查看项目是否开源:正规区块链项目的智能合约代码会开源(如以太坊上的项目可在 Etherscan 查看代码),诈骗项目常以 “商业机密” 为由拒绝开源。验证交易透明度:在公链浏览器(如比特币区块链浏览器、以太坊区块链浏览器)上查询项目地址的交易记录,若无法查询或记录异常(如交易频次极低),则可能为虚假项目。(四)警惕拉人头返利模式
若项目鼓励 “邀请好友投资返现”“层级代理分红”,且返利比例超过 10%,往往是传销式诈骗。这类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新用户缴费维持运转,而非依靠真实业务盈利,最终必然崩盘。
三、防范新型诈骗的实操建议
(一)加强概念认知,避免盲目跟风
花时间学习 RWA 和稳定币的基础原理,了解其应用场景和风险点,不轻易相信 “听不懂的新概念”。例如,明白 RWA 代币化需要经过资产确权、法律合规、技术落地等多个环节,不可能 “快速上线、轻松盈利”。
(二)选择合规平台参与
参与 RWA 或稳定币相关业务时,优先选择有监管资质的平台,如香港持牌交易所、内地合规金融机构合作的平台。避免在无备案的小众平台、社交媒体链接的非官方网站注册投资,尤其警惕通过微信、QQ 群推荐的 “内部项目”。(三)保护资金安全,拒绝私下转账
所有交易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进行,不向私人账户、陌生钱包地址转账,不泄露账户密码、验证码。小额试水:若对项目存疑,先投入少量资金测试提现功能,确认资金可自由进出后再考虑是否追加投资。(四)及时举报,留存证据
若发现疑似诈骗,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平台截图等证据,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向金融监管部门(如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举报。同时,通过 “国家反诈中心” APP 预警功能,及时获取同类诈骗的预警信息。
四、监管与行业共治建议
加强穿透式监管:对 RWA 和稳定币项目实施 “牌照管理 + 资产托管 + 信息披露” 三重监管,要求发行方定期公示底层资产、储备金和交易数据,杜绝虚假项目蒙混过关。开展公众教育: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应通过短视频、案例解读等方式,普及 RWA 和稳定币的基础知识和风险点,提升公众的防骗意识。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监管部门和平台联合建立诈骗项目黑名单,对涉案地址、域名进行封堵,防止跨区域流窜作案。RWA 和稳定币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其价值在于提升资产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但绝不是诈骗分子的 “遮羞布”。公众需保持理性,不被 “新概念” 裹挟,牢记 “高收益必然高风险,不懂不投” 的原则,才能在金融创新中守护好自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