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战略突围的“弃”和 “靠”,“抗”与“存”
伊朗战略突围的“弃”和“靠”,
“抗”与“存”
在西方制裁与地区动荡的双重压力下,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巴基斯坦之行,本质上是一场以国家生存为核心的战略重构。其外交思路可凝练为“弃”、“靠”、“抗”、“存”四字。即放弃对西方体系的幻想,依托区域伙伴突破封锁,以多维对抗化解危机,最终实现战略存续。
“弃”的核心是战略转向。面对美国2025年7月发动的史上最大规模制裁 ,伊朗彻底摒弃“向西妥协”的幻想,转而将“向东看”战略具体化为实质行动。与巴基斯坦重启搁置15年的“和平管道”项目,批准建设从伊朗边境到瓜达尔港的80公里管道段;与俄罗斯签署20年战略伙伴协议,通过阿塞拜疆建立年输送1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通道 。这种“去西方化”选择,使伊朗能源出口从单一海运转向陆海复合通道,规避了90%以上的海上封锁风险。
“靠”的关键是构建伙伴网络。伊朗以能源为纽带,形成“三位一体”合作方阵:向北与俄罗斯共享“影子舰队”技术 ,向东与中国推进“能源换基建”计划(开放南帕尔斯气田20%股权),向南与巴基斯坦建立“能源-安全”闭环。不仅通过跨境输电缓解巴方40%电力缺口,更达成联合生产军事装备的协议。这种立体布局使伊朗在制裁下仍保持日均120万桶的石油出口 ,外汇储备较2024年增长17%。
“抗”的实质是多维博弈。在经济领域,伊朗通过加密货币结算、黄金走私等手段绕过60%的制裁,同时依托瓜达尔港-查赫巴尔港联动,将边境贸易额提升至年均15亿美元;在安全层面,与巴基斯坦建立情报共享机制,针对“正义军”等跨境组织开展联合巡逻 ,并通过巴基斯坦军方空中加油机训练强化空域防御。这种“经济韧性+军事互信”的组合,使伊朗在美军B-2轰炸机群空袭核设施后仍能维持铀浓缩能力。
“存”的目标是战略存续。伊朗通过“能源互联+安全协作+文化共鸣”的三维架构,构建起抵御外部冲击的生态系统。与巴基斯坦计划5年内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亿美元,在边境地区设立5个跨境集市创造10万就业岗位;与俄罗斯在阿曼湾举行联合军演,增强区域威慑力 。这种“以合作促生存”的模式,使伊朗在2025年西方制裁加码后,仍保持6.2%的GDP增速,较中东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
这场战略突围的本质,是伊朗在单极霸权挤压下探索出的“非对称生存之道”。其通过“弃”破局、“靠”筑基、“抗”止损、“存”谋远的递进战术
特朗普总统的忧思
2025年8月2-3日,伊朗总统开启访问巴基斯坦之行。
伊朗—巴基斯坦地缘经济战略连接图示
,不仅为自身争取到战略喘息空间,更向全球呈现了一条“制裁-合作-突围”的可行性路径。当西方制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伊朗的实践证明:在多极化时代,区域合作与战略韧性,才是破解封锁的终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