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弹窗,为了阻止你安装APP,手机厂商到底有多拼?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欢迎来到黑马公社。曾经,我像许多人一样,对于安卓手机的开放性感到自豪。然而,最近的一次经历让我对这一点产生了质疑。
不久前,我突然想尝试一款新的手机游戏,于是打开浏览器开始搜索并下载。但在准备安装游戏时,我突然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
我下载的游戏来自官方网站,但在安装时,手机却提醒我这款应用未经人工亲测。这引起了我的警觉,为什么一个官方应用会被标记为存在安全隐患呢?
即便我更换了手机后,不再出现风险提示,却开始建议我通过应用商店下载人工亲测版的同款游戏。这让我感到困惑,难道这两个版本不是同一款游戏吗?我已经从官网下载了游戏,为什么还要再次从应用商店下载呢?

上网搜索后,我了解到这并不是个例。有网友反馈,手机在安装应用时会拦截非应用商店渠道下载的应用,给出各种风险提示和密码输入要求。对于不太懂技术的用户,这样的提示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最终选择使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
为了将用户的流量导向自己的应用商店,手机厂商采取了种种手段。但是,为什么在一个标榜开放性的Android生态系统中,手机厂商会限制用户的选择,将他们束缚在自己的应用商店中呢?
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过去。早在2017年,OPPO和腾讯之间爆发了一场官司。尽管两家公司都总部位于广东,但在法庭上,OPPO败诉了。
争端的原因是,腾讯认为OPPO手机在用户下载腾讯手机管家软件时,拦截了用户的下载行为,并阻止了软件的正常运行,导致用户被引导到OPPO手机应用商店,这被认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根据相关演示,使用OPPO手机下载腾讯手机管家应用商城时,OPPO手机一共收到了4次风险提示。
实际上,不仅OPPO,vivo、华为和小米等手机厂商都曾采取过类似的“软件截流”措施。手机厂商之所以这样做,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利益。
有数据显示,国产智能手机预装应用程序的毛利润高达20%到30%。此外,一些手机厂商还对某些应用进行了限制,强制用户必须通过手机厂商的渠道进行充值,而渠道充值通常会收取高达50%的分成。
因此,无论是开发者还是用户,都受到了应用商店的限制和影响。
对于开发者来说,手机厂商的拦截行为导致他们失去了流量,迫使用户通过应用商店的渠道下载和使用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者不得不分一部分收益给手机厂商。
而对于用户来说,这种“联运”的应用体验往往堪称糟糕。例如,一些联运的游戏通常不与官方版本的数据互通,甚至在安卓设备之间也存在不互通的情况。这意味着你在一部vivo手机上玩的游戏进度,在切换到OPPO手机后将不复存在。这种情况着实令人匪夷所思。
另外,具有应用市场功能的应用通常会被精简或阉割。以我常用的酷安应用为例,我在OPPO应用商店下载后才发现,该版本的酷安竟然没有应用市场功能。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差点以为酷安不再提供应用市场功能,只是一个社区工具了。
总之,为了追求利润,手机厂商采取的各种限制措施正悄然影响着我们的手机使用体验。我不禁思考,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听到别人说:“想要真正的开放体验,就去使用iOS吧,安卓因为种种限制,已经不再是真正的自由了。”
也许,在手机厂商的限制下,这一天并不会遥远。然而,我们作为用户和消费者,是否应该接受这种情况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始终关注并维护开放和自由的互联网生态系统,以确保用户的权益不受侵害。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