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布风险提示——防范披着“稳定币”马甲的骗局
7月以来,多地金融管理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等接连发布风险警示公告提示,随着稳定币概念的升温,一些不法分子以稳定币为噱头进行的非法活动有所冒头,其潜在风险值得高度警惕。
要避免上当受骗,首先需要搞明白什么是稳定币。稳定币是一种锚定真实资产的数字货币,其价值通常与某种法定货币、商品或其他资产挂钩。不少投资者表示困惑:“既然都是加密货币,那稳定币跟之前很火的比特币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介绍,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价值锚定机制、价格波动性、应用场景等方面。其一,价值锚定机制不同。稳定币通常与法定货币或其他稳定资产挂钩,1枚稳定币的价值等同于1单位锚定资产,从而保持价格稳定;而比特币属于“原生加密货币”,其价值完全取决于市场供需,没有任何实物或法币资产作为支撑,因此波动性极大。
其二,价格波动性区别明显。稳定币旨在抑制波动,适合作为价值存储和交易媒介;比特币则追求“去中心化的数字黄金”定位,价格受市场情绪、宏观经济和政策消息驱动,涨跌幅度剧烈。此外,应用场景亦有差异。稳定币常用于数字资产交易的计价、资金结算、跨境转账等场景;比特币则被视为长期投资或价值储备工具。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指出,稳定币的核心功能是支付结算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增值的功能,持有稳定币也无利息等收益。投资者需了解这些基本特性,那些打着稳定币的旗号推出的各种理财投资产品,均属虚假宣传。
那么,应该警惕哪些虚假宣传的新噱头?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在相关风险提示中提到,一些不法机构假借“金融创新”“数字货币”“数字资产”“区块链技术”等名义,通过发行或炒作以上述新型概念为噱头的投资项目等方式吸收资金,承诺高额回报,诱导社会公众参与交易炒作。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梳理发现,利用“虚拟货币”“数字资产”“稳定币投资项目”进行非法集资的项目,往往具有五大显著风险特征:资质缺失、概念包装、虚假承诺、资金池运作、风险外溢。
“近期多地发布与稳定币相关的风险提示,这种做法非常必要。”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这既反映出监管对稳定币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重视,也释放出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提醒公众远离相关非法活动的信号。他强调,一方面,稳定币的发行牌照尚未发布,形成成熟行业至少还需数年;另一方面,国内一直严禁炒作加密货币,稳定币不可能替代现有成熟支付体系,借稳定币集资更是违法行为,不法分子此举实质是在扰乱金融秩序。
多地金融管理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提醒,消费者在进行投资理财前,务必通过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官方渠道核实相关机构及产品的合法资质,选择持牌正规金融机构;充分认识“稳定币”等数字货币及相关创新概念的高度复杂性和波动性,树立正确货币观念和理性投资理念;自觉抵制、远离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炒作、非法代币发行及未经批准的“数字资产”投资项目,切实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要高度警惕任何承诺高额回报、保本付息的投资项目。王蓬博提示,消费者和投资者最好做好充分行业研究再进行买卖,切莫被“抢跑红利”“内部额度”等话术蒙蔽。监管机构也应持续加强预警,帮助公众更好地识别风险。
(记者 勾明扬)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