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加密货币,中国的态度是理性
2018年已经过半,国际经济风云仍起伏不定,各国金融政策取向也是千差万别,既有狂飙突进,也有稳健持重。具体到中国,按照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的信息,中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尤其是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图说:创意图片比特币 VCG供图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信息时代的金融活动,无论传播性、变异性还是影响力,都远超过去,特别是一些加密货币的风起,令技术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这段时间,国内外有关比特币的争议再度热络起来,尽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和罗伯特·希勒一致预测在2017年上涨超过1500%的比特币会在2018年崩盘,其情形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相似,却阻拦不了更多冒险者急切进入这个混沌的市场,他们坚信比特币前途远大,继2017年从1140美元飙升至15180美元之后,比特币在2018年急跌至6600美元,至今仍不脱“跌跌不休”的趋势,但在“乐观主义者”看来,这只是一种校正,不存在崩盘时间,毕竟能够使用比特币的基础设施范围正以惊人速度扩大。
对于这一切,中国的态度是“关上闸门”,从2017年9月起,中国内地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就开始对比特币说“不”,同时严格监管虚拟货币投机活动,在产品创新与金融稳定之间,我们采取了理性的态度。
所有人都在“挖矿”
谈论比特币的是非,首先弄懂何为比特币。2017年堪称是比特币年,比特币暴涨了近20倍。对于没有任何支撑、不具任何实际价值的比特币,地球人的趋之若鹜令人印象深刻。2017年初,比特币价格是近911美元,最高峰超过1.5万美元,现价也有6000多美元,没有任何一种投资能带来这样的回报。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比特币“挖矿”就好像是古老的梦想成为了现实——“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靠比特币赚钱,业内行话叫“挖矿”。比特币是依据数学算法,通过大量计算产生的。你只需要算对一个特殊的数值——哈希(散列)就够了。这个值是由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上一个交易记录和随机值组成。理论上,这能在家里用纸和笔来计算,逐个查看一百万种不同的组合,找到这个值的概率大概相当于16个骰子一次全掷出六点。
曾几何时,中国是最流行“挖矿”的国家之一,关于中国比特币“矿池”盛况的照片传遍全球。可是,全球绝大多数的新增比特币是中国人挖出来的,它们掌握在F2P00l、AntP00l、BTCC和BW四家公司手里,而注册在格鲁吉亚的BitFury公司也在这两年异军突起,控制了全球15%的新增比特币。
2018年以来,随着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主动为国内“比特币热”降温,同时比特币市场“技术寡头化”趋势加剧,“挖矿发财”变得越来越难。如果说在2018年初,配备6张显卡的普通家用计算机还能搞定,现在则需要专门的“矿机”(赚取比特币的高速电脑)。随着算出比特币的概率会越来越小,“挖矿”需要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这对单打独斗的“矿工”来说花费高昂,而效率低下。因此,国外市场上已出现专门依靠“挖矿”盈利的公司,据相关人士透露,虽然中国给比特币浇了一盆冷水,但全世界仍有600万人在热情高涨地挖掘一种实际价值为零的比特币,而95%的比特币却掌握在5%的拥有者手中。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乃至史无前例的情景啊!
加密货币泡沫
比特币不是面包,也不是黄金,只是一串计算机代码,是什么让人这样相信它的价值呢?比特币的支持者普遍拿两个主要论据来“自卫”。
图说:比特币掘金的关键是“矿机” VCG供图
首先,美元从1971年起不再与黄金挂钩,全球金融体系就构筑在抽象的东西上。银行要发放贷款的时候,就会“创造”货币:它先“画”出贷款,然后将其“画”在负债表上,随后吸引民众存款和其他资金来偿债。例如,美联储每“印制”一美元,商业银行就发放10美元的贷款。不与任何实际资产挂钩的全球金融系统就是这么运作的。当然,金融系统会因经济增长和国家负债而进行某些调整,但这种关联逐年变得愈发虚幻。
其次,比特币号称“有助于解决纸币无法解决的任务”。加密货币的转账能即时完成,而且无需提供护照或向银行解释理由,在西方国家,基于几百年监管经验创立的金融体系正遭受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猛烈冲击,瑞士的巴塞尔协议、数百万份关于组织银行活动的文件、复杂的货币-信贷政策都被无情地忽视了,甚至带来经济秩序的更迭。
俄罗斯工业联系银行研究分析部负责人尼古拉·卡谢耶夫说:“对比特币而言,‘金融泡沫’正在加速酝酿。加密货币实质上更像电子游戏,泡沫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期。如果人们相信会继续增长,它的价格就会上扬,反之就会走低。”
中国做的很对
面对比特币,各国和地区的金融机构不存在一致的观点。
例如,持理性慎重态度的中国在2017年9月份叫停比特币的ICO(首次货币发行),据境外金融机构称,约3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转而流向韩国和日本。在俄罗斯,ICO却颇受追捧,由于被美国驱逐出国际金融市场,西方风险投资能利用比特币一类的加密货币渠道辗转流入俄罗斯,为该国初创项目提供支持,不少欧洲银行业者开玩笑地说,“全球没有一桩ICO没有俄罗斯人的名字”。而与比特币息息相关的对区块链技术,俄罗斯人也兴趣浓厚,寡头亚历山大·阿布拉莫夫、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和亚历山大·弗罗洛夫等人纷纷通过泰达环球基金进行区块链技术投资,俄储蓄银行行长格尔曼·格列夫干脆承认自己手里有比特币。在欧美,加密货币发展得更凶猛,目前,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就有比特币期货交易项目。
无论如何,2018年是整个加密货币领域的决定性一年。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记者斯蒂芬·格伦维尔指出,正常货币应该具有三大功能:交换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存手段。如果比特币在三个功能上表现得比现有货币好,它将是一个商业成功。可回顾历年来的表现,比特币在充当交换媒介的三大要素——普遍被接受、方便以及一段时间内购买力价值稳定——方面几乎是“完败”,例如不少于10分钟的处理时间,繁琐的结算程序,更别提一天之内高达几千美元的涨跌幅,根本无法推广。连带的,缺乏稳定的购买力,让比特币成为低劣的记账单位,想想吧,如果它作为一个家庭贷款合同的记账单位,您的债务将根据比特市市场的起伏而大幅变化,正常的生活变成了奢望。同样,对于公司账户来说,稳定的记账单位是必须的。
归根结底,国家法定通货的确拥有内在价值。比如,美元拥有价值,因为美国政府坚持,美国人必须用美元支缴税。而且如果他们未能缴税,美国政府会把他们关进监狱。这一威胁为美元创造了潜在的需求,使得这一货币具有真正的价值。而没有来自政府这种类似的支持,比特币缺乏固有的价值。即便它获得法定货币的地位,比特币仍有着致命缺陷,特别是有限供应的特性使其永远无法取代常规货币作为广泛使用的货币形式。这是因为,如果一种货币的供应是有限的,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商品数量和服务在增加,那么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必须下降。如果价格下降,商人就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借钱去投资,因为他们必须要卖出更多的东西来抵债。但由于价格下降,顾客推迟购买,这意味着出售更多东西变得更加困难。
简言之,把比特币作为一种普遍的兑换手段、记账单位和价值储存手段将会降低需求,抑制投资,从而导致经济停滞,实际债务负担不断增长。那将是一场灾难。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及其他持稳健金融政策的国家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十分合理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