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出品,综研院副院长刘国宏和综研院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马朝良、李恩汉、王申辰、吴伟杰合著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作者们从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关键要素、核心技术、企业实践和治理挑战等多个维度,为读者提供了数字经济领域的知识框架,并探讨了数字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为该书部分内容摘选。

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交易的专业平台,对于促进数据流通、提高数据交易效率、保障交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数据交易所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数据交易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能够促进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该意见明确倡导并支持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的建设,以确保数据交易的合法性与规范性。这一指导原则促使全国各地纷纷启动新一轮的数据交易市场构建工作,数据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扩展。

一、建立数据交易所的重要作用

与场外交易相比,数据交易所场内交易的优势在于标准化、透明度高、合规性强、安全性好和流动性高,适合那些寻求标准化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交易,在享有交易所提供的监管和安全保障外,保持了交易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一是提供标准化的数据产品。数据交易所致力于推动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产品达到更高的规范化水平,使其更加易于理解和使用。这一举措将显著降低数据交易成本,并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互操作性,从而极大地促进数据的创新利用。

表 数据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比较

二是促进数据流通与共享。数据交易所作为一个中立的平台,可降低数据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壁垒,进而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共享。通过数据交易所,数据需求方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所需的数据资源,而数据提供方也能够更广泛地分发和变现其数据资产。

三是激发数据创新与应用。数据交易所鼓励数据提供方通过创新的方式加工和分析数据,开发出新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数据需求方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进一步激发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数据应用创新。

四是建立数据定价与评估机制。数据交易所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定价和评估机制,帮助市场主体正确评估数据的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数据资源的价值实现,还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活动进入数据领域。

五是提供法律合规保障。数据交易所通过确保所有交易活动合法合规,降低了数据交易的法律风险。这为数据资源的安全流通和创新利用提供了保障,使得市场主体可以更加放心地进行数据交易和合作。

二、数据交易所交易数据的典型场景

场景1:金融风控与信贷服务。金融机构通过数据交易所获取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了信贷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例如,一些银行利用交易来的数据开发了风险模型,实现了对小微企业的精准信贷支持,降低了放贷成本和风险。

场景2:智慧城市与交通管理。城市管理者通过数据交易所获取交通流量、气象信息、公共安全等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物联网(IoT)技术,优化了城市交通管理、应急响应和公共服务。例如,某城市通过分析交通数据,优化了公交线路和信号灯控制,显著减少了交通拥堵。

场景3:医疗健康与疾病预防。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通过数据交易所共享医疗健康数据,促进了疾病模式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开发。例如,通过分析患者的医疗记录和生活习惯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了新的疾病风险因素,为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依据。

场景4:零售与消费者洞察。零售企业通过购买消费者行为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分析,实现了对消费者偏好的深入理解。这帮助企业优化库存管理、定价策略和个性化营销,提高了销售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场景5:农业与资源管理。农业企业通过数据交易所获取气候数据、土壤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利用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例如,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农民能够更好地规划灌溉和施肥,减少资源浪费。

场景6:能源与环境监测。能源公司通过交易来的环境监测数据,优化了能源分配和消耗。同时,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有助于识别污染源,制定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标签: 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