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香港这些行为违法啦!稳定币新规来袭
2025年8月1日起,香港《稳定币条例》将正式生效。这一法规的落地,标志着香港在加密货币监管领域形成更清晰的制度安排,为稳定币业务的合规开展提供了明确指引,也对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作出规范。

法规核心:明确牌照管理与运营要求,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细则,《稳定币条例》主要针对法定货币稳定币(即锚定单一法定货币的加密资产)建立监管体系。条例明确,任何机构若计划在香港发行法定货币稳定币,或在香港以外发行但宣称锚定港元的同类产品,均需向香港金管局申领相应牌照。从准入标准看,持牌机构需满足多项硬性要求:实缴股本不低于2500万港元(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储备资产需以高流动性资产为主,包括银行存款、短期国债等,并维持与稳定币面值1:1的等值储备,且需定期接受独立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需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覆盖技术安全、操作风险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对市场推广行为作出严格限制:自8月1日起,向香港公众宣传或推广无牌稳定币,将被认定为违法行为,相关机构及个人可能面临法律责任。监管导向:平衡创新与风险防控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解读条例时表示,稳定币作为新兴支付工具,其纳入规范监管体系具有积极意义。他指出,监管层将按“稳妥、可持续”原则推进条例实施,既为行业创新保留空间,也着力防范市场过度炒作、资金安全等潜在风险。
在风险防控方面,条例重点强化反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的监管要求。持牌机构需建立与传统金融机构同等标准的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控系统,定期向金管局提交合规报告。金管局透露,将于近期公布“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进一步细化操作指引。市场影响:多方主体需关注合规边界
对发行机构的要求计划开展稳定币业务的机构需提前完成合规准备:需在香港设立实体运营公司,关键管理岗位人员需满足本地常驻要求;储备资产的构成与管理需符合金管局规定,确保随时可按面值赎回;技术系统方面,支撑稳定币发行流通的智能合约需通过第三方安全审计,防范技术漏洞。
对普通投资者的提示,香港金管局提醒,公众应提高对无牌稳定币的风险认知,避免参与相关宣传推广或投资活动。对于市场上出现的“高收益”“零风险”等宣传话术,需保持警惕,理性判断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的本质属性,
对行业生态的影响
条例的实施将推动香港稳定币市场从“自律为主”向“监管规范”转型。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可能导致部分小型无牌项目退出市场,但长期有利于培育合规、透明的行业生态,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数字资产领域的竞争力。
监管框架将持续完善
据香港金管局透露,下一步将结合《稳定币条例》实施情况,研究拓展监管覆盖范围,包括对多币种稳定币、算法稳定币等的监管规则。同时,将积极推动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参与全球稳定币监管标准制定,助力香港构建“既安全又开放”的数字金融生态。
(信息来源: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稳定币条例》立法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