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特朗普正式签署了稳定币相关法案。

7 月 18 日(星期五),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天才法案》,这标志着美国对稳定币的监督与执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特朗普特别强调:“稳定币是美国金融科技的一场重大革命,也是集扩大美元流通域、巩固美元霸权、创造美债需求于一体的伟大工具。”

他重申,美元霸权不容动摇,绝不容许美元地位下降。他曾反复强调:“若美元失去储备货币地位,其损失将相当于美国输掉一场世界大战。”

其实不难看出,特朗普对货币战争的理念理解极为深刻,将其与 “输掉世界大战” 相提并论,并非夸张。此外,特朗普还专门承诺将签署法案,禁止美联储发行美元数字货币。

大家心中想必会有一个疑问:既然数字货币是一场伟大的货币革命,特朗普为何不让美联储参与?

为何不能发展国家数字货币?其实美国早有人指出,特朗普的这些行动体现了他的倾向性:支持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也支持以美元资产为发行储备的私营部门开展货币创新

但特朗普坚决反对任何官方推出的数字货币,根本原因在于他认为货币发行权应掌握在私营部门手中,而非政府。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美联储并非纯粹的政府机构,而是半官方半私营性质,本质上是代表华尔街利益、与联邦政府进行利益博弈的华盛顿常驻机构。

若审视美联储体系,其注册地在特拉华州,注册时间为 1913 年,注册性质是私营公司,这显然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乃至国防部的性质截然不同。

既然美联储体系具有私营性质,或者说,除华盛顿的委员会外,美联储还有 12 家地区银行,而这 12 家地区银行是不折不扣的纯粹私营公司

那么,若由这些私营公司(例如纽约联储银行)来开发数字货币,与硅谷的私有银行有何区别?

特朗普称要让私营部门开发非主权数字美元,既然纽约联储银行也是纯私营性质,为何不能参与此事?

说到底,特朗普禁止美联储涉足数字货币,根本原因在于金融科技领域多为草根力量,掌控这些人远比掌控华尔街大佬简单得多

也就是说,特朗普鼓励并支持这些货币 “造反派” 与华尔街利益集团争夺货币发行权,而在此过程中,特朗普家族可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众所周知,华尔街集团难以驾驭,他们拥有数百年的深厚背景。但如今美国币圈的这些人,2019 年之前还前途未卜,自然容易被特朗普掌控或利用。

这些人对特朗普可谓由衷感激,甚至说俯首称臣也不为过。

在稳定币立法初期,华尔街并未全力围剿,原因在于其也看中了稳定币未来的长远价值。但如果特朗普真要通过立法阻止华尔街主导的美联储体系涉足数字货币,未来双方恐将有一场较量 —— 硅谷的金融科技力量与华尔街势力必将展开决战

美国历史上,19 世纪曾长期没有中央银行,那个时代被称为自由银行时代,每家银行都可发行自身货币,当然需以黄金作为发行准备金。

这一过程中,不少银行暗中滥发钞票,因过于贪婪,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引发了民众挤兑

历经数次重大金融危机后,华尔街巨头们终于在 1913 年促成美联储成立,实现了美元的大一统,完成了美国国内金融的高度集权。这一华尔街的中央集权,是历经百年苦心经营的结果。美联储代表华尔街利益,与美国联邦政府历经上百年博弈,如今已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

例如,美国财政部长始终由华尔街选拔。若贝森特未曾在华尔街任职,他能担任财政部长吗?

纳瓦罗的理念与思维方式虽与特朗普高度契合,但特朗普能让他担任财政部长吗?显然不能,因为华尔街不会认可他,他根本无法通过国会审查,难以任职。

财政部长必须是华尔街点头认可之人,同理,美联储主席也需从华尔街认可的人员清单中由总统挑选。

无论总统如何挑选,选出的都是华尔街认可的人;无论国会如何召开听证会,最终结果都一样 —— 美联储主席与美国财政部长最终由华尔街选定。

无一例外,因为这两个职位至关重要:一个负责产生财政赤字,另一个负责将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两个职位如此重要,自然不能任由总统随性挑选。

因此,特朗普自然认清了这一局面,他不会让纳瓦罗担任财政部长,也不会推荐他出任美联储主席,因为这根本行不通,华尔街会直接否决。

若理解了这种内部权力斗争的运作方式,便能明白所谓加密货币或稳定币开启的新时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硅谷的科技精英犹如 19 世纪美国形形色色的私人中小银行,特朗普如果不让美联储插手此事,就相当于重回 19 世纪的自由银行时代

当年华尔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统一了混乱的美国金融江湖,因此绝不可能放弃货币发行权,更不会束手就擒、毫无挣扎。

大型银行只是对新技术(尤其是稳定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反应迟缓,尚未察觉其价值。

无论是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还是花旗等机构,他们认为自己掌握着客户资源,客户为何一定要使用稳定币?现有的传统经营手段难道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吗?

他们认为没有必要选择稳定币,因为美国的金融活动及渠道发达程度已达顶尖,所有金融活动与服务都能通过传统手段轻松满足

那么,稳定币的必要性何在?这正是华尔街大佬们无法理解的地方。此外,特朗普认为稳定币将推动美国经济增长,让全球数十亿人通过美元储蓄与转账发展自身经济,同时还能创造对美债的巨大需求。

这种想法是否正确?有对的一面,也有不对的一面:对的是其确实存在一定发展潜力,不对的是特朗普过于乐观。

首先,我们知道美国、日本、欧洲及中国等金融体系已充分发展的国家,金融效率已达 90% 以上

在这些国家推行稳定币,最多只能提升 5% 左右的效率,因此必要性不强,也难以创造太多使用场景。

例如,中国已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稳定币能带来更多便利吗?

如今微信支付到账可能只需 2 秒,稳定币即便能缩短至 1 秒,但若为这 1 秒的时间节省,有必要吗?

实际上,在绝大多数场景中,发达国家的各类金融活动(如储蓄、存款、支付、贷款、投资、理财、信用卡消费、保险购买等),普通民众能接触到的基本场景都已得到充分或基本充分的满足。

在发达国家及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稳定币真正有使用价值的场景在于跨境支付

例如,若要从中国汇款至非洲或欧洲,不通过银行的话,不仅困难,成本还高、周期也长,此时稳定币便有其价值,但在其他绝大多数场景中基本无用武之地。

例如,若在美国、欧洲乃至中国进行投资理财,选择货币市场基金即可。

通过微信支付、支付宝或银行支付,轻松转账即可购买网上理财或货币市场基金份额,仅此而已。

若将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国内华夏基金似乎已在尝试),它能提供何种额外附加值?对发达国家而言,其存在价值并不显著。

此外,很多人未曾意识到,在美国境内发行稳定币,并不会改变美元的总体货币供应量

有人或许会想:用美元购买美债,再以美债为基础发行数字货币(或稳定币),随后用稳定币再买美债,如此循环往复。

这可行吗?试想,在资产负债表上能勾勒出这一流程吗?显然不行。稳定币不会创造新货币,只是将美国 M1 中的支付账户(或交易账户)资金、M2 中的货币市场基金资金转移至稳定币,再从稳定币转移至 M3。

换言之,稳定币无法创造新货币,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皆是如此 —— 一分钱的新货币都无法创造。因此,它也无法增加国债购买量。

实际上,稳定币的显著价值体现在海外而非美国境内。对此,Circle 与泰达公司的 CEO 都已明确表态。

泰达为何不在美国国内发展?因其认为美国国内需求有限,转而开拓海外市场反而能打开空间

例如,在缺乏银行服务或因国家治理不善而深陷高通胀的地区(如非洲、南美及阿根廷、土耳其、墨西哥、菲律宾等),稳定币有巨大发展潜力。全球约 33 亿人没有银行账户、缺乏基础金融服务,此时数字钱包与稳定币便能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美国的稳定币(即美元稳定币)应主打这些地区的美元推广,以扩大美元流通范围;流通率提升后,需求增加,便能推动美债购买,同时巩固美元霸权

从这一角度而言,确是如此,但重点在海外而非美国境内。明白这一道理,便能理解中国为何要在香港推出人民币稳定币 —— 其具有重要战略价值,而全球南方国家正是稳定币竞争的必争之地

若美元稳定币在非洲站稳脚跟,将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开拓市场的关键时期,若未能参与竞争、主动放弃,未来再想争夺,可能要付出 3 倍、5 倍甚至更高的代价。

因此,中国必须推进相关工作,且重点在海外 —— 争夺全球南方银行基础薄弱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国际化潜在流通域,这是当务之急。

标签: none